智汇生命科学 人才驱动未来 智慧医学人才发展大会暨重庆医科大学国际青年学者研讨会在渝中开幕

来源:渝中融媒体中心-重庆渝中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10-31 22:11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智慧医学人才发展大会暨重庆医科大学国际青年学者研讨会在渝中开幕。

10月31日上午,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专场活动——智慧医学人才发展大会暨重庆医科大学国际青年学者研讨会在渝中开幕。本次活动以“智汇生命科学 人才驱动未来”为主题,集聚众多高校院所、海内外青年人才、医疗健康企业代表,通过计划发布、项目签约、人才引进、服务升级等举措,共同为重庆智慧医学及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屈谦,渝中区委书记黄茂军,重庆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覃正杰出席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重庆医科大学校长张泽民发布人才需求及人才政策。渝中区委副书记、区长谢东发布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三年行动计划。

屈谦在致辞中指出,智慧医学作为医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兴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医药健康产业格局。重庆高度重视智慧医学产业发展,成立重庆信息与智慧医学研究院,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强化产学研对接,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注入了新活力。重庆市将着力建设西部生命健康人才高地,强化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将以最大诚意“筑巢引凤”,以智慧医学、生命科学相关研究机构为核心,汇聚上下游企业,提质提速建设创新创业生态圈,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慧医学企业和创新成果。

黄茂军表示,渝中是医疗医学的要素集聚地、八方英才的创业梦工场、健康产业的发展新引擎。渝中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耕精耕区内医疗资源,以重庆信息与智慧医学研究院为牵引,聚焦生命科学创智极、医商融合发展极、生命健康协同带“两极一带”空间格局,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医学创新策源地与产业转化高地。聚焦数字医疗、基因与细胞治疗、智慧医疗装备、特色医疗消费等产业方向,实施载体优化、平台搭建、产业服务、政策创新等工程,加快建设环重医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坚定不移用最大诚意、最优政策、最高礼遇,提供聚贤纳才、育贤用才、爱贤留才“渝见未来·中爱人才”的品质服务,让各类人才各显其能、各尽其才、各美其美。

覃正杰在致辞中说,重庆医科大学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系,现有国家级人才62人,学校人才工作入选全国最佳案例。渝中始终与重医同向而行,共建重庆信息与智慧医学研究院和智慧医学人才中心,共同启动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三年行动计划。希望各位人才走进重庆、牵手重医,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合伙人”、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同行者”、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的“开创者”。

智慧医学人才中心共建启动仪式举行。

会上,渝中发布《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全力打造立足重庆、辐射西部、服务全国、全球领先的生物医学创新创业高地。重庆医科大学发布人才需求和人才政策,并现场签约引进12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智慧医学人才中心共建启动仪式举行,未来,渝中将依托辖区优质医疗资源,促进人才共育、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着力将渝中打造成为智慧医学创新策源地、产业转化示范地和高水平人才集聚地。渝中区智慧医学全周期服务金牌陪跑团也正式成立,聚焦全生命周期、全资源要素、全服务功能、全产业链条,从人力资源服务、法律服务、金融服务、孵化服务、政府服务、科技服务等多维度精准护航人才发展。

5个高质量合作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渝中。

活动现场,5个高质量合作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渝中,涵盖生物医药、中医药产业、视觉健康、再生医学等关键领域,凸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特色,为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构建起“从实验室到产业链”的产业生态闭环。

作为大会的核心学术环节,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王英晓发表主旨演讲,带来智慧医学领域的前沿视野。

本次大会由渝中区委、渝中区人民政府、重庆医科大学共同主办,活动将持续至11月1日,期间将组织青年人才深入重庆医科大学等用人单位参访洽谈,并开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访、专家主题分享、青年学者学术报告等特色活动。

重庆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钟建川,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金玲,市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蒲骥,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市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畔,重庆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袁军,重庆医科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市监委驻重庆医科大学监察专员余彦学,重庆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葛萍、李华兵、余华荣,渝中区政府副区长陈平出席。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急救中心有关负责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二级单位有关负责人,专家人才代表,国内外企业、科研机构负责人,青年学者代表等参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