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核心内容问答文字版

来源:区交通运输委 发布时间:2025-10-23 17:30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1.为什么要出台《行动计划》?

答: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近10%,是渝中重要支柱产业,亦是全区打造“4311”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渝中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两大定位”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全区“4311”现代产业体系升级要求的重要路径。为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2.《行动计划》制定了哪些发展目标?

答:2027年,5A级物流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维持在10%左右,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头部市场主体持续集聚。引进1-2家全球知名物流企业,新增15A级物流企业,以优质物流总部吸引、支撑物流市场主体集聚发展。

——物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支持企业拓展服务链条,发展供应链物流,培育供应链企业2家以上,供应链服务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物流通道网络不断扩展。支持企业加大运力、海外仓投资,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拓展海外市场,西部陆海新通道集货量增长10%以上

——物流商贸不断融合发展。支持头部物流、商贸企业搭建信息互通平台,促进物流需求、物流供给高效对接,联合推进国际货代集聚区核心区建设。

——绿色智慧化水平持续提升。支持企业加大对物流设施设备的绿色化数字化升级,提高运力调度、货物周转效能,促进降本增效。

3.《行动计划》中关于融入通道建设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行动计划》提出推动通道服务能级跃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举措:一是提升通道运力投入强度,引导企业加大“东盟班车”“渝甬班列”“渝穗班列”的开行力度,增开班车班列新线路,推动重点水运企业开行跨境班轮航线,持续拓展服务半径。二是发挥通道联动作用,组织企业加强与果园港、江北机场、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等通道节点的联动合作,协同构筑亚欧国际物流网络;强化通道沿线、周边地区货源组织对接,提升对四川、贵州等周边地区的货物集散能级。三是加快海外服务网点布局,支持物流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设立海外仓,加快海外网络布局,扩大海外经营规模。四是丰富通道服务类别,支持区域内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不断创新通道服务产品,做好跨境贸易金融、物流金融服务;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法律展示中心和东南亚法律识别研究基地。

4.《行动计划》中如何推动现代物流总部集聚发展?

答:一是健全产业支撑体系,不断优化完善现代物流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拓展物流服务新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方案,助力物流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做大业务规模。二是强化龙头企业招引,持续探索推进“总部+基地”发展模式,深化细化招商图谱,加快引进一批具备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企业,持续提升铁公水基础运力保障能力。三是促进本地企业发展,加大企业培育力度,组建行业培育专家团队,引导头部物流企业成立行业联盟,支持龙头企业通过“以商引商”方式吸引上下游关联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5.《行动计划》的保障措施有哪些?

答: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构建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紧密联动、高效协同工作格局,共同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政策激励,积极对接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持续优化渝中区现代物流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进行物流技术创新、服务质量提升、国际市场拓展。探索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模式及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失败后风险补偿机制,推动专利转化运用。三是加强人才培养,鼓励物流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定制化课程体系,加强物流职业技能教育,推动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复合型商贸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四是优化发展环境,全力做好企业资质审批、业务拓展备案、人才安家落户、配套医疗教育等保障服务。支持金融、商务、外事、法律等资源与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合,在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深化跨界融合发展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撑,持续为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流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