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出台《行动计划》?
答:党和国家强调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低空经济作为万亿级新赛道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渝中区发展低空经济,有利于解决发展空间受限的现实瓶颈;有利于赋能丰富的文旅资源,拓展新消费场景;有利于探索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范式。通过制定《行动计划》,有助于梳理目标定位、明确任务分工、统筹多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渝中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2.《行动计划》制定了哪些发展目标?
答:到2027年,基本实现政策制度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应用场景丰富多元、产业创新初显成效的目标。打造低空经济发展“四高地”——低空经济产业高地,低空飞行保障高地,低空场景应用高地,低空空域治理高地。具体表现为:
——低空经济产业高地。打造渝中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到2027年,引育低空经济重点企业及科研机构5家以上,低空产业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建成集研发设计、适航取证、飞行服务、场景应用、销售服务、飞行培训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低空飞行保障高地。创新空域资源网格化管理,完善全区低空飞行地面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设施。到2027年,基本建成安全高效、互联互通的低空新基建网络。
——低空场景应用高地。打造低空旅游观光、快递物流、公共服务、城市空中交通等应用场景。到2027年,低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标识度显著提高,打造场景示范样本5个以上,开展低空两江观光游、航空研学等项目10项以上。
——低空空域治理高地。发挥渝中数字经济产业优势,争取市级支持,在低空空域管控、航线运营等管理方面探索创新,推进低空产业高能级创新平台搭建基本完成。到2027年,低空智联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低空空域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实现。
3.渝中低空经济发展主要拓展哪些应用场景?
答:主要拓展四个方面的新应用场景。一是推广“低空+文旅”新消费,打造低空飞行主题公园,推出“空中游两江”低空旅游金名片,大力开展低空赛事、文化交流等活动,积极打造低空飞行消费周、低空飞行竞赛季等低空经济消费品牌。二是打造“低空+物流”特色品牌,结合“邮运通”建设,支持企业开展低空物流配送业务常态化运营;探索智慧物流新模式,在快递外卖、急救物资即时配送等方面搭建低空物流网。三是拓展“低空+公共服务”新方式,加快发展应急救援、城市消防、城市管理、医疗救护、环境监测等领域低空飞行器应用场景,推动无人飞行器场景应用在城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是创新“低空+城市空中交通”新应用。鼓励利用直升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探索拓展空中通勤、商务出行、空中摆渡、陆空交通组网等低空业态,打造中心城区空中交通运营服务体系。
4.《行动计划》在基础先行方面有哪些考虑?
答:一是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充分研判低空经济发展形势,紧密结合渝中区低空产业发展基础,绘制低空经济发展图谱,聚焦场景应用、产业拓链、低空保障,研究提出我区低空经济发展思路、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二是建设低空基础设施网。根据市级低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结合渝中区低空发展需求,加快完善各类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测试场、智能基站及服务站等配套设施,满足各类低空航空器起降、停放、充电、运输、运营及服务等功能需求。三是建设低空飞行服务网。利用北斗卫星导航、5G通讯技术等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积极构建低空飞行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低空空域管理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提高低空安全管理能力,为各类飞行活动提供审批、通信、预警、导航、气象等各类保障服务。
5.低空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措施有哪些?
答:一是加强政策支撑,积极争取国家、市级政策资金支持,加大对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航线培育、低空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出台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二是加强资源要素服务保障,优化完善低空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对符合条件的低空基础设施选址项目予以用地保障,优先支持相关项目落地。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符合条件的纳入渝中区高层次人才目录,给予人才政策一体保障。三是加强金融要素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提供信贷、保险、融资租赁等服务保障。鼓励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市场化参与低空经济领域,支持市场主体多层次多业态的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