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量身定制“政策包” 助力个体工商户“活下来”“活得好”

来源:渝中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5-21 09:53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渝中融媒体中心-重庆渝中客户端(记者 李传芳)个体工商户是市场的“活跃细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近日,渝中出台《重庆市渝中区加强分型分类精准培育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9年,全区个体工商户户均生存周期将延长至5年,活跃度提升至70%,“四新”经济占比达40%,经营性贷款余额将达260亿元,带动就业32万人。

精准“画像” 定制梯次培育“服务包”(小标)

《方案》立足个体工商户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将个体工商户按照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等三大类型“精准画像”,实施梯次化培育、靶向施策。

针对“生存型”个体工商户,着力于进一步激发其创业创新活力。《方案》提出将为其建立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在线办、掌上办、就近办、帮代办服务体系,落实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推进创业税收政策、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精准直达等。同时,进一步丰富经营场所供给,合理预留经营场所,设置便民服务区域,充分盘活利用现有闲置场地,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便利经营场所,积极探索“一店多营”新模式,支持共享同一门店开展经营活动。在市场监管方面,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规范涉个体工商户行政检查和行使各行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柔性措施,充分运用提醒、劝告、建议、约谈等方式引导个体工商户自觉遵规守法。

针对“成长型”个体工商户,着力于进一步提升其持续经营能力。《方案》提出,搭建用工就业“供需桥”,构建职业技能提升服务体系,支持个体工商户及雇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进一步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推动降低银行账户服务费、人民币转账汇款手续费、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等费用,鼓励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和社会资金为个体工商户拓展融资渠道。

针对“发展型”个体工商户,则重点支持其转型升级。在强化质量支撑、标准引领方面,建设完善渝中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在相关领域提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推动渝中金融、餐饮、软件、文旅等行业高质量发展。积极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建立完善商标审协中心渝中区工作站办事窗口,加快重庆市商标品牌(渝中)指导站建设,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质物处置机制,拓宽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渠道。同时,进一步完善“个转企”培育机制,迭代“个转企”转前、转中、转后全周期培育机制,支持个体工商户采取直接变更登记的方式转型为企业,沿用原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名称字号、征信记录及符合法律规定的后置许可等。

打造“名特优新”矩阵树立渝中品牌标杆(小标)

《方案》提出,在“成长型”和“发展型”个体工商户中筛选标注“知名”“特色”“优质”“新兴”个体工商户,享受本地区在资金、培训、贷款、荣誉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促进其多元化发展、示范性引领。

在培育“名特优新”渝中品牌方面,《方案》提出,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深度挖掘渝中特色和文化底蕴,打造一批“渝字号”商标品牌和知名小店;挖掘整理“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故事,多渠道加强宣传推介,支持打造城市礼物品牌。同时,统筹推进商标、字号、专利等保护工作,搭建高效便捷的维权平台,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执法,定期开展跨部门联合打击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违法行动。

为充分利用渝中作为重庆母城的文化底蕴,《方案》还提出要传承发展“名特优新”母城记忆,建设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工坊,加强对“中华老字号”“重庆老字号”及具有川渝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传统产品的传承指导,培养新一代传人、匠人,联合社会力量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同时,积极组织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评选认定,开展非遗活动,鼓励将“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融入文旅产业规划,开发集展示、体验、销售、娱乐为一体的组合式项目。

在推动“名特优新”集聚发展、创新发展方面,《方案》明确,要因地制宜开发城市旅游线路、特色街区、夜市集市等,培育集体商标,打造区域品牌,实施“133”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工程,探索打造“24小时活力城市”,打造“渝中半岛浪漫之城”特色景观和消费场景,组建“名特优新”联盟,共享发展资源。同时,积极构建推广服务体系,创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建立“名特优新”店铺标识,支持“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积极对接国外资源、拓展国际市场。

五大行动全面“托底” 为发展精准“赋能”(小标)

《方案》围绕降本减负、要素供给、数字变革、优化环境、党建统领开展五大“赋能行动”,为个体工商户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

在降本减负方面,《方案》提出,推进“证照联办”改革,推行高频证照智能联办和变更、注销信息跨部门更新应用,推行年报“多报合一”,实行线上信用修复,符合条件的“免申即修”,充分发挥信用修复激励引导作用,推行“三书同达”工作机制;全面清理城镇供水、供电、供气环节不合理收费,严格规范转供电主体收费行为;加强水电气价格定价管理、落地执行、管理服务和监督评价全链条监管等。

在要素供给方面,则推广“渝个贷”专属信用贷款产品,支持金融机构根据信用画像进行批量授信,鼓励驻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增信服务力度,力争降低担保费率至1%以下;建立个企协同发展机制,探索“企业+个体工商户”订单外包模式,推动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释放产能,带动个体工商户融入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数字变革方面,宣传推广个体工商户服务直通车、山城有信等公共服务平台,助力打造个体工商户“线上E家”,实现帮扶政策精准推送、在线兑付、免申即享。

在优化环境方面,将探索法律服务集中采购模式,建立线上法律服务机制,建立诉求直达快响服务机制,设立个体工商户服务站,宣传扶持政策,收集意见建议,建立“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专属服务通道,配备“发展服务官”,对辖区内“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进行跟踪服务。

在党建统领方面,将扩大“小个专”党组织和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覆盖面,积极培育党建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