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渝中区正式印发《渝中区现代商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围绕深入推动现代商贸业高质量发展,以“三个定位、五个目标、八项行动”为主要内容,着力打造现代商贸产业发展领航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一)三个定位。
着力打造商品贸易总部集聚、服务消费扩容提质、数字商务创新提速的现代商贸产业发展领航区;高端品牌汇聚、国际品质彰显、传统现代共鸣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全球资源要素联通、国际经贸交往活跃、开放辐射能级提升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二)五个目标。
一是全市商贸第一区再造新优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5%、总量突破2000亿元,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年均增速12.5%、总量突破6000亿元;商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2%。二是国际消费核心区构筑新高地。国际知名品牌达600个,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达100家,首牌首店突破1000家、首发首秀年均达到120场以上。三是内外贸一体化迈上新台阶。内外贸一体化“排头兵”企业累计达5家以上,外贸进出口额达到90亿元、年均增速7%。四是多元化商业空间展现新风尚。培育销售额超过十亿元的商业项目16家以上,新增大型商业载体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五是高层级商贸主体壮大新动能。新增重点商贸企业15家以上,总量达到81家以上;新增销售额十亿级企业5家以上,总量达到34家以上。
(三)八项行动。
1.深入实施商贸载体强基培优提升行动。一是塑造地标商圈“一核两极”。从丰富高端消费供给、集聚高端消费人群、丰富国际消费生态、做靓特色消费IP四个方面,精心打造“高端、国际、特色”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实施提档升级、商圈扩容、潮玩集聚三项工程,提质打造“新潮、时尚、活力”大坪城市地标商圈;从创新滨江消费场景、营造休闲消费氛围、培育精致消费业态三个方面,加快打造“滨江、休闲、精致”化龙桥新兴商圈。二是推进特色街区“各美其美”。从做靓巴渝风母城文旅街巷、塑造辨识度都市消费街巷、提升亲水性滨江休闲街巷三个维度,将全区重点培育的12条特色街区进行分类打造。三是提升商业载体“能级活力”。从新增一批、盘活一批、升级一批三个维度,全面提升全区商业载体硬件设施和商业业态。
2.深入实施商贸品牌示范引领提升行动。一是丰富高端品牌矩阵。研究实施《解放碑高端品牌集聚区领跑计划》,策划解放碑国际名品消费月活动。二是集聚优质首店首发。提出构建首发经济服务生态圈,打造解放碑—朝天门、大坪两大首发经济集聚区,十字金街、时代大道、朝天门广场3大城市秀场,来福士水晶连廊、天台131、山城巷等10大特色秀场,培育首店品牌,举办首发首秀活动。三是焕新老字号品牌力。促进老字号与文旅融合创新发展,鼓励老字号增品种、提品质、强品牌,支持老字号“出海”开拓境外市场。力争到2027年,中华老字号、重庆老字号品牌分别达到9家、58家以上。四是培育本土原创品牌。推动渝中本土文创品牌、知名消费品牌发展。
3.深入实施商贸消费多元融合提升行动。一是培育非标商业新赛道。通过深挖潜力街巷、城市公园、特色建筑等非标商业资源,发布非标商业机会清单,力争到2027年,建成非标商业项目30个,成为西南非标商业风尚策源地。二是扩大“不夜渝中”影响力。通过优化“两带一圈多点”夜经济空间布局,提质建设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较场口娱乐广场等项目,进一步完善“五夜”(夜购、夜赏、夜味、夜养、夜玩)消费业态,深化重庆夜间经济核心区建设。三是做靓特色消费新场景。深入推进“江崖街洞天”五大特色消费场景建设,到2027年,新增巴渝特色消费新场景30个。四是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加快发展前沿数字消费,丰富低空消费场景,提升悦己消费体验。五是促进服务消费新跃升。全面推动健康、体育、银发、文娱、家政等服务消费向品牌化、连锁化、数字化、融合化发展。
4.深入实施商贸资源链通全球提升行动。一是进一步做强开放平台。一体化推进自贸试验区与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在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做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积极推动中新国际金融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扩大进口质量和规模。进一步完善保税、免税、跨境电商、一般贸易等进口分销渠道,巩固西部肉类进口分销高地优势,打造西部黄金珠宝国际贸易高地,培育壮大母婴用品、化妆品、酒类等优质消费品进口平台、企业。三是深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加快发展市场采购贸易、二手车出口、新型易货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搭建外贸优品内销渠道,培育壮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四是做亮国际展会名片。积极承接国家以及市级重大节会,培育提升渝中自有会展活动IP影响力,提升会展设施及国际服务水平,增强渝中商贸业链通资源能力。
5.深入实施商贸供给结构优化提升行动。一是打造商贸总部集聚区。支持医药、石油、农资、农产品、金属等传统贸易重点企业打造供应链协同平台,壮大总部贸易规模,积极推进大宗贸易项目招商落地,建设重庆火锅产业要素集采中心等贸易平台。二是推动零售业创新提升。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供应链效率、拓展新业态、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等多种方式,加快推动零售业向体验式、社交化、智能化转型。三是建设品牌餐饮集聚地。通过培育总部餐饮企业、建设重庆国际友城美食集聚区、打造餐饮美食地标、传承发扬母城饮食文化等方式,聚力打造美食之都。四是提升住宿业能级水平。加快引进国际高品质酒店,大力推进老旧酒店改造升级,建设一批具有渝中辨识度的高品质酒店及民宿,推动住宿业与文旅、康养等融合发展,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6.深入实施现代商贸数智升级提升行动。一是培育壮大电商产业规模。重点推动直播电商、医药电商、跨境电商发展。二是加快商贸数字转型。推动实体零售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着力发展即时零售,扩大新型数字消费产品供给。三是拓展数字应用场景。着力在商贸行业管理、数字体验新空间、数字消费新场景、智慧菜市场等方面进行探索试点。
7.深入实施企业主体矩阵培育提升行动。一是夯实产业园区“硬脊梁”。扩容重庆数字商务产业园,培育建设华铝智慧产业园、再生资源贸易产业园,打造新产业电商基地,完善园区“一站式”服务机制。二是壮大商贸行业“领头羊”。完善重点商贸企业培育机制,着力引进连锁经营、大宗贸易、智能消费等行业知名企业,推动在渝中设立区域总部、功能总部。三是培育中小企业“金种子”。构建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培育机制,实施中小商贸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每年新增75家以上企业纳统。
8.深入实施商贸环境配套支撑提升行动。一是升级国际消费环境。策划成渝离境退税游购路线,拓展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商店规模,提质打造解放碑西部首条离境退税示范街区,提升国际支付、国际语言环境等便利化水平。二是链接全球经贸资源。进一步发挥成渝涉外商会联盟、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联盟项目办公室在集聚国际经贸促进机构、国际商协会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同时,深化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能级经贸合作,共享双城消费市场。三是加密国际经贸活动。借助各类重点展会和经贸交流平台,加大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四是深化商务信用建设。开展“信用+商圈”试点,打造时代天街全市首个信用示范商圈。创新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发展一批放心消费场所。对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