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和过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全会精神,围绕“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大健康产业中的健康服务业,保障人民健康和全行业劳动力要素投入强度,推动渝中区健康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前端延伸,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等上级文件精神及工作要求,区卫生健康委充分研究并结合全市打造国家医学名城、西部医疗高地、国家重要医药基地和国际知名康养胜地的健康产业规划布局及发展方向,立足渝中医疗资源高度集中的历史禀赋和基础,聚焦大健康产业中的服务业,围绕加快推进生产性健康服务业和生活性健康服务业发展,起草了《渝中区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区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组织专题研究讨论,先后2次征求发改、规资、医保、住建等相关区级部门意见,进一步优化完善,并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二、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包括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内容,其中重点任务确定“八大行动”,共27项举措,形成任务分解清单,明确单位职责分工。
(一)总体思路。本《行动计划》兼顾大健康产业中的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聚焦生活性服务业的5大赛道。《行动计划》通过“双轮驱动”(生活性健康服务业和生产性健康服务业)、“八大行动”“六大保障”,到 2027年,建成“四区一高地”,即将渝中区建成全市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示范区、卫生健康数智应用样板区、生命健康科技创新聚集区,成为西部健康服务高地。
到2027年的主要目标是:健康服务行业规模不断壮大,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公立医疗机构全面焕新,医疗质量和就医环境进一步提升;民营医疗健康服务业成为全区健康服务业重要增长极,其中非医疗类健康服务占比不断扩大,健康服务业规上企业总营收达到500亿规模。新增培育8-10家医疗类和1-2家非医疗类健康服务规上企业,建成1-2家市级示范婴幼儿托育机构,打造1个中医药产业特色园区和1个体育运动特色产业园。环重医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和生命科学产业扎实推进,建成市级以上新型科研平台1个,产业服务平台6个,招引各类企业30个、各类人才100名,转化科研成果10项。
总体形成市级医院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高水平基本医疗服务为基底,特色化民营医疗机构和多业态健康服务机构充分发展,生命科学研究取得创新突破,健康新产品新服务不断落地应用的大健康服务业发展格局。
(二)重点任务。
一是实施全区健康服务业布局优化行动。到2027年初步形成“一圈一廊三园区”的产业空间布局。即“环重医创新创业生态圈”“袁家岗—两路口—道门口”高质量医疗服务走廊,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西部中医药产业园、大田湾国际体育产业园。打造专业化健康产业楼宇,引导健康服务产业聚集,形成健康消费、生物医药、数智健康、中医药、体育健身五大聚集区。
二是实施公立医院品质提升行动。全方位支持各大市级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购置高精尖设备,推广高新医疗技术,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各大医院实施改造升级,提升医院就医环境和周边配套设施水平;全力推动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创建成为三甲医院。到2027年,在区所有市级医院品质和就医环境均得到大幅提升,牢固确立渝中区作为全市医疗服务高地的地位。
三是实施特色健康消费促进行动。主要包含创新发展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发展医美消费,突破发展国际医疗服务,均衡发展各类专科医疗服务。到2027年,非医疗和药品销售的健康管理类服务营业收入突破2亿元,医美行业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新增1家国际型涉外医疗机构,新增各类专科医疗服务规上企业5家以上。
四是实施中医药文化融合创新行动。主要包含建设西部中医药产业园,扩容特色中医医疗服务,推广中医养生保健,促进药膳餐饮消费,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实现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院内制剂产业化。到2027年,总体形成西部中医药产业园空间布局体系,聚集知名特色中医医疗机构5-10家,药食同源餐饮特色品牌5-10家,各类中医特色消费场景初具规模,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水土制剂中心,年产值达到0.8-1亿元。
五是实施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行动。主要包含婴幼儿照护服务业,健康养老产业和体育健康产业。到2027年,建成1-2家市级示范托育机构,全区总托位数达到2500个以上,新增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3家,大田湾国际体育产业园初步成型,力争招引体育企业10家,年均举办重大赛事10项以上。
六是实施医药流通提质增效行动。主要包含支持医药龙头企业转型,做优医药电商。到2027年,在区贸易规模突破400亿元。
七是实施环重医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行动。主要包括优化载体空间,打造平台体系,提升产业服务,培育创业生态,与重庆医科大学联合建设重庆信息与智慧医学研究院,构建生命科学“产-研-医-金”协同生态。到2027年,建成市级以上新型科研平台1个,产业服务平台6个,招引各类企业30个、各类人才100名,转化科研成果10项。
八是实施健康服务数智化升级行动。主要包括促进市、区医疗机构健康服务数智化升级和数智赋能医疗数据治理与创新应用,到2027年全区建成智慧医院13家。
(三)保障措施。主要从统筹协调、人才引进、载体支撑、政策配套、产业基金、健康氛围六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三、咨询渠道
《渝中区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由重庆市渝中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政策解读。联系人:郝笑笑,联系电话 :023-6376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