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文字解读
日前,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渝中区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现就《行动计划》内容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市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和区委十三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紧扣区委“4311”现代产业体系关于现代物流业部署,聚焦“优化存量物流、拓展增量物流、创新高端物流”,引导传统物流企业加快发展高度集成的物流服务模式,为推进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现代物流保障,制定出台《渝中区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二、编制过程
按照工作安排,2024年7月以来,区交通运输委牵头负责渝中区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起草、修订工作。起草过程中,一是结合上位文件,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二是结合行业发展方向,邀请在区所有5A级物流企业及部分重点企业进行会商,掌握企业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及项目计划,梳理总结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三是结合渝中实际,按照区委、区政府对现代物流业的目标定位,充分考虑渝中区A级物流企业集聚、货代企业集聚实际和渝中金融、商贸、涉外机构等优势。
文稿经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并先后征求高校教授、龙头企业、区级相关部门等多方面意见,并通过了公平竞争性审核,经十四届区政府第1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5年9月18日,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行动计划》并实施。
三、主要内容
《计划》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总体思路。主要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两大定位”和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确立的“4311”现代产业体系中关于现代物流业的重要部署。
(二)发展目标。到2027年,5A级物流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维持在10%左右,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
(三)重点任务。共分五大方面:
一是推动现代物流总部集聚。主要包含不断优化完善现代物流业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方案;加快引进一批具备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以商引商”方式吸引上下游关联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到2027年,引进1-2家在国内或国际上具备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新增5A级物流企业1家,规上企业新增5家以上。
二是创新发展物流新模式。主要包含提高内陆开放型多式联运服务能力,做大多式联运规模,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引导物流、快递服务融入制造业各环节,发展零库存管理、线边物流等新模式;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细分物流市场,持续提升大件物流、危化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等特种供应链物流运作能力。到2027年,培育2家以上规模以上供应链企业,供应链行业产值达到10亿元。
三是推动通道服务能级跃升。主要包含引导企业增开班车班列新线路;强化通道货源组织对接,提升货物集散能级;支持企业积极设立海外仓,加快海外网络布局,扩大海外经营规模;支持区域内银行积极参与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支持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法律展示中心和东南亚法律识别研究基地。到2027年,西部陆海新通道运量增长10%以上,与东盟国家贸易额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可调度使用的海外分拨仓达到30个以上。
四是推动商贸物流融合发展。主要包含引导物流行业组织、国际货代企业及国际物流企业集中布局,打造“货代物流+商务+服务+运营”一体的特色化、专业化国际货代楼宇。鼓励商贸自营物流与物流企业跨界融合组建合资公司,充分利用传统物流资源,优化配送业务流程,布局配送网络,推动商贸物流绿色化发展。到2027年,国际货代备案企业数达到80家以上,全球知名国际货代物流企业引进3家以上。
五是推进绿色智慧物流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物流基础设施智慧化转型升级,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全场景融合。支持老旧新能源货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支持电动、氢能、LNG、绿色甲醇等新能源动力船舶规范安全发展,有序推进绿色低碳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到2027年,完成4艘LNG船舶及4艘甲醇船舶更新,纯柴油滚装船改LNG-柴油混合动力滚装船2艘。
(四)保障措施。成立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形成区领导高位推动、区级部门紧密联动、街道和管委会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激励、加强人才培养、优化发展环境四个方面。
四、核心内容问答
1.为什么要出台《行动计划》?
答: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近10%,是渝中重要支柱产业,亦是全区打造“4311”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渝中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两大定位”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全区“4311”现代产业体系升级要求的重要路径。为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2.《行动计划》制定了哪些发展目标?
答:到2027年,5A级物流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维持在10%左右,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头部市场主体持续集聚。引进1-2家全球知名物流企业,新增1家5A级物流企业,以优质物流总部吸引、支撑物流市场主体集聚发展。
——物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支持企业拓展服务链条,发展供应链物流,培育供应链企业2家以上,供应链服务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物流通道网络不断扩展。支持企业加大运力、海外仓投资,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拓展海外市场,西部陆海新通道集货量增长10%以上。
——物流商贸不断融合发展。支持头部物流、商贸企业搭建信息互通平台,促进物流需求、物流供给高效对接,联合推进国际货代集聚区核心区建设。
——绿色智慧化水平持续提升。支持企业加大对物流设施设备的绿色化数字化升级,提高运力调度、货物周转效能,促进降本增效。
3.《行动计划》中关于融入通道建设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行动计划》提出推动通道服务能级跃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举措:一是提升通道运力投入强度,引导企业加大“东盟班车”“渝甬班列”“渝穗班列”的开行力度,增开班车班列新线路,推动重点水运企业开行跨境班轮航线,持续拓展服务半径。二是发挥通道联动作用,组织企业加强与果园港、江北机场、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等通道节点的联动合作,协同构筑亚欧国际物流网络;强化通道沿线、周边地区货源组织对接,提升对四川、贵州等周边地区的货物集散能级。三是加快海外服务网点布局,支持物流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设立海外仓,加快海外网络布局,扩大海外经营规模。四是丰富通道服务类别,支持区域内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不断创新通道服务产品,做好跨境贸易金融、物流金融服务;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法律展示中心和东南亚法律识别研究基地。
4.《行动计划》中如何推动现代物流总部集聚发展?
答:一是健全产业支撑体系,不断优化完善现代物流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拓展物流服务新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方案,助力物流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做大业务规模。二是强化龙头企业招引,持续探索推进“总部+基地”发展模式,深化细化招商图谱,加快引进一批具备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企业,持续提升铁公水基础运力保障能力。三是促进本地企业发展,加大企业培育力度,组建行业培育专家团队,引导头部物流企业成立行业联盟,支持龙头企业通过“以商引商”方式吸引上下游关联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5.《行动计划》的保障措施有哪些?
答: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构建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紧密联动、高效协同工作格局,共同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政策激励,积极对接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持续优化渝中区现代物流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进行物流技术创新、服务质量提升、国际市场拓展。探索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模式及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失败后风险补偿机制,推动专利转化运用。三是加强人才培养,鼓励物流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定制化课程体系,加强物流职业技能教育,推动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复合型商贸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四是优化发展环境,全力做好企业资质审批、业务拓展备案、人才安家落户、配套医疗教育等保障服务。支持金融、商务、外事、法律等资源与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合,在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深化跨界融合发展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撑,持续为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流环境。
五、专家视角
区交通运输委主要负责人:《渝中区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编制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参考了国家及市级关于现代物流业的相关文件,明确渝中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定位和要求;二是分析了渝中在金融、外事、法务、商贸等领域的优势,为现代物流跨界融合发展找准切入点;三是结合了在区龙头企业的发展趋势、优势赛道及重点任务,确保《行动计划》可落地、可实施。《行动计划》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渝中区加快打造西部现代物流业总部基地,为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提供全面有力的物流保障。
六、咨询渠道
《渝中区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由重庆市渝中区交通运输委员会负责政策解读。联系人:王营,联系电话:023-6033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