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500103009283772K/2022-00063 发布机构 渝中区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2-05-06 发布日期 2022-06-01 主题分类 信息产业(含通信)
体裁分类 其他公文 发文字号 渝中府办〔2022〕15号 有效性
索引号 11500103009283772K/2022-00063
发布机构 渝中区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信息产业(含通信)
成文日期 2022-05-06
发布日期 2022-06-01
体裁分类 其他公文
发文字号 渝中府办〔2022〕15号
有效性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渝中区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区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

《重庆市渝中区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已经十三届区委第10次常委会、十四届区政府第5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56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渝中区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为加快打造国家级数字经济应用示范高地,不断激发我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活力,再创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示范,助力全市智造重镇”与“智慧名城”建设,根据国家、重庆市关于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有关要求和《渝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渝中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渝中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历史机遇,围绕全市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集聚“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塑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布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着力用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数字底座不断夯实。建成5G基站1374个,实现解放碑商圈、大石化商圈等重点区域及渝中主干道5G信号连续覆盖,5G网络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完成渝中890个小区光网建设,建成“光网城区”,互联网普及率全国领先。区块链服务网络(BSN)行业专网落户渝中,国家“星火·链网区块链骨干节点、“山城链”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数据“上链”工作在西南地区先试先行,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建成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培育10个亿元级本土“头部平台”,2020年全区网络零售额达到79亿元,同比增长超52%。建设2公里绿色金融大道,完成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智能网点建设,在全市率先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洪崖洞、长江索道、三峡博物馆成为重庆第一批智慧旅游景点示范区,建成市级智慧景区8个。提速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建设,搭建全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构建个人健康智能服务网络,在全市率先建成“1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数字经济企业数量突破3500家,全区数字经济增加值高速增长,2020年达到63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20%,其中规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26%。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成功打造重庆市工业软件产业园、重庆市数字经济(区块链)产业园、国家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重庆市渝欧跨境电商产业园、重庆市数字商务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其中重庆市工业软件产业园成为首批重庆市重点关键产业园,重庆市数字经济(区块链)产业园综合竞争力持续保持在国家第一梯队。区块链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成功纳入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产业发展活力迸发,中国工业软件大会、智博会区块链高峰论坛、“智博杯”青年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创业大赛落户渝中。

数字治理不断强化。在全市率先建成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并与市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自有目录挂接率达59%,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98%。“信用渝中”平台归集公共信用信息、市场主体信息等各类信息超200万条,为100余家科技企业申请贷款提供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智能交通设施覆盖率达到80%,建成智慧校园10所、智慧社区22个,获得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区称号。

全区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一是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物联网感知设施覆盖深度不够,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价值作用尚未充分释放。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较少,研发投入强度不高,高层次科技人才紧缺。三是数字产业链不强,缺乏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较少,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四是数据聚通用刚刚起步,数据资源整合力度、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紧抓重庆市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机遇,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示范为出发点,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驱动力,以“提速新基建、聚焦新要素、培育新动能、加强新治理、强化新支撑、融入新格局”为主线,努力将渝中打造为国家级数字经济应用示范高地,为重庆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贡献渝中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多元参与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总体规划、政策保障、体制机制建设、平台打造、公共服务供给、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引导带动作用,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创新引领,多元推进。高度重视创新发展,加速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激活渝中高质量发展动能。注重部门联动、政企协同,充分调动政产学研用多方资源和力量,多元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融合发展。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链接、集聚全市、全国及全球数字经济资源。推进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领域融合应用,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释放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赋能与倍增作用,助力渝中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有序。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新民生服务模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着力提升民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坚持促进发展和规范监管并重,健全完善协同监管规则制度,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做好对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包容审慎监管,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市前列,全区数字经济增加值达18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0%,建成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数字经济应用示范高地,助力渝中建设重庆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创新开放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为重庆打造“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注入渝中动能,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渝中经验、贡献渝中案例。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建成国家千兆城市”。

——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在金融服务、商贸服务、文旅服务、健康服务、专业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示范,打造全国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渝中样本”。

——数字产业化发展提质增效。形成区块链、工业软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数字内容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新兴数字产业加快布局,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成。

——数字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多元协同、高效善治的数字化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公共数据开放、政企数据融合共享、数据资源创新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全市领先。

——数字经济开放合作局面初步形成。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示范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开放型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展望2035年,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稳居全市前列;数字技术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成为全区支柱产业,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健全,人才、技术、平台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数字技术赋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成效明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都市全面建成,城市品质走在西部前列,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建成成渝共建国际门户枢纽、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集核窗口。

专栏1 渝中区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目标

序号

类别

指标

2020

2025

指标属性

1

总体

目标

数字经济增加值(亿元)

63

180

预期性

2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4.6

>10

预期性

3

产业

数字化

网络零售额(亿元)

78.7

150

预期性

4

智慧景区(个)

8

10

预期性

5

市级及以上智慧医院(家)

6

8

预期性

6

数字

产业化

规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

36

100

预期性

7

新增数字经济企业(家)

/

500

预期性

8

治理

数字化

政务服务事项开通网上办理比例(%)

75

95

预期性

9

智慧社区(个)

22

25

预期性

10

市级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所)

10

15

预期性

11

信息基础设施

5G基站规模(个)

1374

3000

预期性

12

千兆宽带用户数(万户)

/

9

预期性

13

10G—PON及以上端口规模(万个)

0.3

1

预期性

三、提速“新基建”,夯实数字经济底座

提档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融合基础设施,推进部署创新基础设施,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支撑数字经济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培育,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

(一)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提升网络基础设施。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核心商圈、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城市传统风貌区等区域5G网络深度覆盖,前瞻布局6G网络。部署建设千兆行业虚拟专网,在交通、电力、教育、医疗、应急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打造一批“双千兆”示范小区和示范园区,争创国家级“千兆城市”。推动IPv6规模化部署,提升智能终端、商业平台的IPv6支持能力,拓展政务、教育、金融、广电等行业IPv6应用。参与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升级扩容,争取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数据专用通道。

建设算力基础设施。支持能源大数据中心升级改造,推动应用高密度、高效率的IT设备和基础设施系统,提升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和算力供给能力。

聚力构建新技术基础设施。推动“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区块链服务网络(BSN)骨干节点建设,加快构建面向数字经济的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网络。升级“山城链”,构建“成渝链”,面向政务、金融等领域,建设一批国产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打造面向全球的区块链基础服务设施。

专栏2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5G网络规模化部署。统筹推进全区5G网络建设,加大码头、车站等重点窗口区域,购物中心、学校、城市风貌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商务楼宇、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区域的5G网络覆盖,进一步提升5G网络深度覆盖能力。到2025年,建成5G基站3000个,力争5G网络覆盖率达100%。

千兆光纤宽带接入网络建设。加快千兆光纤宽带进企业、进小区、进家庭建设部署,扩大园区、商圈及景区等重点场所千兆光纤网络覆盖范围,积极推动面向交通、电力、教育、医疗、应急等领域的行业千兆虚拟专网建设。到2025年,千兆宽带用户数达到9万户。

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区块链服务网络(BSN)行业专网等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一批国产自主可控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到2025年,区块链基础设施水平达到全国领先。

(二)深化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推进区域特色行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速标识解析推广应用。引进和培育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本地企业加强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创新,形成一批“平台+”新技术解决方案。

推进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交通物联感知设施,优化升级“5G+北斗”技术应用,加快重点交通线路智能化改造,实现车辆、市政道路、停车场及其附属设施等要素态势的全面采集、精准反映和智能感知。探索建设全区统一的综合交通大数据服务平台,支持全区综合交通大数据库建设,为城市交通大数据决策、交通预测仿真、综合交通一体化分析等提供支撑。积极参与全市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融入全市智慧物流服务体系。

推进智慧市政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照明设备、综合管廊、公共停车场等市政设施的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高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有序提升公共充电桩覆盖率,探索建设车用综合能源站,构建以快充为主的城区公共充电网络。建设推广智能化计量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等,为城镇燃气设备监控、气量峰谷调配、管道阴极保护远程监测提供数据及决策参考。

专栏3 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探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与国家“星火·链网”骨干节点融合。培育1—2家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

智慧市政设施。整合桥梁监测系统、化粪池系统、下水道管网气体预警监测系统、泵站及沿江排口监测系统、照明控制系统等业务系统,建设覆盖渝中区市政设施管理的智慧市政设施信息系统。

(三)统筹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研发创新平台建设。聚焦区块链、工业软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数字内容等领域,推动建设一批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一流科研院所、世界500强企业来区设立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面向行业共性基础技术开发的创新中心,设立特色化专业化的科研机构,探索创新“研究院+产业园”模式创办混合所有制产业技术研究院。

打造优质科技创业载体。支持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加强与专业服务资源的对接,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融资、人才、法律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举办各类沙龙讲座活动,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鼓励专业运营机构盘活闲置商业楼宇,新培育发展一批孵化器、众创空间,加快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营造良好双创环境。

四、聚焦“新要素”,释放海量数据潜能

突出数据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要素地位,推动数据高效聚集,促进数据顺畅融通,深化数据融合应用,加速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进程,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一)推动数据高效聚集

加快公共数据集聚。依托智慧城市智能中枢,打造全区业务数据资源池,统一全区数据资源标准,强化公共数据治理和质量管理,为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支撑。完善政务数据采集汇聚制度与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确立政务数据采集的目的、范围、方式和流程规范,持续完善法人、电子证照、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

规范采集社会数据。强化社会数据资源归集和治理,结合渝中区发展实际和各部门业务应用需求,加快教育、医疗、旅游、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社会数据资源高效汇聚,推动数据协同治理先行先试,提升社会数据采集能力。积极争取社会数据可信开放应用试点,推进社会数据向行业主管部门汇集。

(二)促进数据顺畅融通

有序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优化升级渝中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系统,推进实施三清单”制度,梳理数据共享需求,落实数据共享责任,完善数据目录,实现数据应享尽享。推进政企数据融合开发利用,探索形成政企数据融合的标准规范和对接机制,引导企业与政府共建数据安全共享与开发服务平台、安全沙箱,进一步促进政企数据对接融合。探索建立分行业、分场景的可控数据开放机制,争取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建设,支撑并满足市场主体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

探索数据资源交易流通。充分利用区块链等技术进行数据确权和分类分级管理,推进数据资产化。探索开展面向优势行业的数据交易市场试点,鼓励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主体依法有序地进行数据交换和交易,推进数据要素安全有序流通。

(三)深化数据融合应用

培育壮大数据服务企业。支持建设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基地,引进培育一批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企业、公益性数据服务机构。探索推进文旅、商贸、养老等领域数据服务创新,鼓励大数据企业开发数据模型、算法、可视化工具等通用数据产品,探索新型数据产品交易方式,全面释放数据价值潜力。

推动数据融合应用。支持重庆市数字经济(区块链)产业园建设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示范园区,创新区块链+数据流通”模式,探索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确权保护、数据资产流动、数据资产交易等标准和模式。整合商业大数据及用户大数据,挖掘数据商用、政用、民用价值。鼓励数字商贸企业依法依规利用消费大数据开展市场预测、精准营销,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

专栏4 数据价值化重点工程

公共数据汇聚。依托智慧城市智能中枢平台及公共数据资源,构建渝中区本地数据资源池。以数据资源池为基础,围绕城市管理、文旅、商贸等领域建设一批主题数据资源库。

数据资源交易流通。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推进,探索建设综合性数据交易平台、数据运营管理服务平台,挖掘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价值。

培育数据服务商。支持社会化数据服务机构发展,依法依规开展文旅、商贸、养老等领域公共资源数据、互联网数据、企业数据的采集、整理、聚合、分析等业务。

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调度、一网治理”数据融合应用工程。整合街道城市管理网格数据资源,汇聚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卫生应急、灾害防治和燃气、电力、通信等领域多种数据资源,打造城市管理地理信息“一张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线上“一网通办”、应急管理“一网调度”、基层业务“一网治理”。

五、培育“新动能”,激发数字经济活力

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围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与数字服务新业态发展,推进金融服务、商贸服务、文旅服务、健康服务和专业服务数字化转型。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加快构建以区块链为引领,工业软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数字内容为特色的“1+3”数字产业体系,以新动能加速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全力支撑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一)加快服务业数字化提升

数字化提升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消费金融、金融科技,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深入探索跨境投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等业态。打造金融要素集聚高地,吸引金融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来区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研发中心与开放式创新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开展金融科技标准化试点示范,培育一批金融科技标准示范标杆。积极争取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第三方科研机构、科技公司合作,提升行业数字化适应水平和自主可控能力。加快建设5G银行、智慧银行等旗舰网点和展示平台,创新发展“刷脸支付”“声波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积极搭建“渝中区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等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专栏5 金融服务业数字化重点工程

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标准,推动金融科技标准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和企业探索开展金融科技标准示范试点、检测认证,培育金融科技标准示范标杆。

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验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等试点在渝中区先行先试,在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投资管理、融资等领域实施一批试点项目。探索建立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机制,构建跨部门、跨行业的风险联控机制。

数字化提升商贸服务业。推进解放碑、大坪等智慧商圈建设,探索建设沉浸式高能级商圈,提高商圈便利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数字商务发展,做大做强现有电商平台,支持跨境电商平台发展,提升网络零售发展能级。支持区内商贸龙头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培育夜间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超市、生鲜店、便利店等社区商业数字化升级,推动打造智能售卖等新型数字商业应用场景。加快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有效融合线上与线下、政府与社会等服务资源,助力商务领域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专栏6 商贸服务业数字化重点工程

数字商务。加快推动洋码头O2O新零售华西区项目、苏宁易购互联网营销推广项目等,推动消费数字化升级。

智慧商圈。支持解放碑商圈、大坪商圈等区域实体门店进行智能化升级,运用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实现消费者咨询维权服务、智能交通引导、客流疏导、信息推送、消费互动、物流配送管理、商圈运营管理等智能化管理应用。支持企业有序推广“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微信电商”“社会生活管家”等新模式,鼓励发展生鲜冷链、熟食热链、日常生活用品定点定期配送新业态。

平台经济。推出重百多点等10个亿元级网络销售平台,齐心共赢等10个千万元级网络销售平台,鼓励发展汇麦科技、芮齐生活家等一批个性化、定制化新型电商平台,做强做优平台经济。加快打造“新消费及数字贸易产业园”,引进“橙之迹”“沪上阿姨”“锅圈食汇”“钱大妈+”“起飞线”等新消费平台项目,壮大平台经济能级。推动直播电商平台赋能专业批发市场,促进朝天门市场传统业态加快升级。

数字化提升文旅服务业。推动“智慧景区”建设,支持洪崖洞、李子坝、贰厂文创园、长江索道等重点景区开展云上游览、移动支付、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智慧停车、智能语音讲解、人流监控等智慧化建设。推动智慧旅游服务升级,开发“全域智慧旅游云”平台,优化“一键游渝中”智能服务功能。建设渝中旅游大数据分析平台,整合景区、酒店、商场等场所的旅游大数据资源,建立文化和旅游消费数据监测分析体系,实现动态化、可视化的监测和预报。鼓励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消费新模式发展,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培育云旅游、云演艺、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提高文物工作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科技在文物保护展示中的作用。

专栏7 文旅服务业数字化重点工程

智慧旅游。开发“全域智慧旅游云”平台,集合大数据采集、融合、应用等功能,开发拓展预警、应急管理、咨询投诉等公共服务功能。完善“一键游渝中”程序,建成集游客咨询、导览、导游、导购和分享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依托渝中旅游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智慧旅游营销系统,拓展新的旅游营销方式。

智慧景区。推进洪崖洞、长江索道、三峡博物馆等景区通信信号、视频监控、触摸查询设备、数字化讲解二维码标志牌等设施全覆盖,强化十八梯、山城巷、白象街风貌区数字化管理建设,加速VR、AR、MR、智能导览机器人等体验式智能化应用的落地,开发全区特色景点720°空地展示,打造虚实结合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到2025年,建成智慧景区10个,实现区内景区100%智能化改造。

文物保护。深化VR、AR、MR、全息投影、多媒体、视觉特效等技术在文物保护传承和利用环节的应用,建设渝中区文物大数据及智能化平台,提升文物保护科技创新水平。

数字化提升健康服务业。以“5G+医疗”为切入点,完善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智能网络架构设计,推动信息基础设施进医院,为健康服务业智能化提供支撑。持续推进区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智慧医院”示范建设,拓展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智能用药辅助决策、智能医学教育辅助、智能语音电子病历等应用,提升医院智慧化服务应用水平。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在线问诊、健康咨询、远程会诊、慢病管理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构建覆盖医疗服务全流程的线上线下新模式。探索健康医疗大数据服务应用,围绕重点人群拓展健康服务产业。

专栏8 健康服务业数字化重点工程

智慧医院。持续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智慧医院”示范建设,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进一步提高区内医院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水平。推进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到2025年,建成8家市级智慧医院。

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依托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医学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到2025年,技术、人才、高校、企业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形成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全区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区。

数字化提升专业服务业。推广全过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夯实建筑服务业数字化基础。依托化龙桥法律服务示范区,加快推广法律智能操作系统,持续推进智慧律所”建设。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建设智能会计、智能审计系统,推动会计、审计等工作数字化转型。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发展在线招聘、数据分析整合等数字化人力资源服务,探索智能薪酬算法、人岗匹配画像等系统应用。积极引导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入驻“中介超市”等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支持在区专业服务机构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会计审计、法律、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

专栏9 专业服务业数字化重点工程

建筑服务数字化。积极推广全过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提高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水平,强化信息模型设计文件的设计和审查质量,鼓励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结合建设工程项目实际开展更高水平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示范。

智慧律所。积极推广法律智能操作系统,深化案件数据收集、检索对比、档案归类等领域法律智能服务产品应用,升级优化在线申请、在线咨询等服务。探索建设调解及互联网法务公共服务平台。

会计服务数字化。深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加快会计行业整体培育,巩固和深化审计鉴证核心业务,拓展新兴鉴证、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持续推动会计服务数字化变革。

智慧就业。整合政府、企业、院校人才数据及用人需求,建设渝中人力资源数据中心及人才数据库,加快与市就业局相关平台实现对接和共享,打造集智能就业、智慧招聘洽谈、智慧培训监督、智能创业服务、智慧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二)优化升级区块链产业

提升区块链理论与技术水平。依托专家团队、科研机构等资源,聚焦区块链前沿基础理论,在密码学、众智科学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突破区块链共性理论问题。鼓励区块链重点企业加快突破新一代底层密码技术、共识机制、智能合约、零知识认证等关键共性技术,优化升级跨链、量子对抗、有向无环图(DAG)等区块链核心技术,推进区块链技术与5G、边缘计算、智能超算、工业互联网等融合创新。鼓励区块链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区块链技术标准、规范制定,推动建设重庆区块链标准研究院。优化区块链技术专利布局,提升渝中区区块链专利数量和质量。

建设落地一批多领域应用场景。积极推动区块链在政务服务、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卫生健康、智慧教育、数字版权等领域转化应用,分行业、分领域、分区域遴选和实施一批区块链融合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探索打造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宣传推广一批应用成效显著、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区块链典型应用示范案例,支撑打造具有特色的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

集聚发展区块链产业。围绕创建国家级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强化重庆市数字经济(区块链)产业园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机制,撬动资源要素集聚,构建覆盖底层技术、基础设施、拓展服务和创新应用的完备自足区块链产业链条。依托浪潮、趣链、弦力场等行业龙头,招引更多优质区块链企业落地渝中,加快培育具有潜力的区块链企业,打造区块链创新企业集群。

增强技术公共服务能力。鼓励产业联盟及龙头企业参与区块链底层平台建设,推进自主可控区块链开源社区、开源链建设,提升区块链纳管监控、智能研发、跨链互通、合规监测、链上链下数据协同等通用服务能力。推动区块链平台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平台公共应用程序接口(API)、跨链协同、“区块链+”融合等服务支撑能力。加速赛宝区块链测试认证中心建设,加快建立区块链测试评估平台,开展区块链应用产品和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性、可靠性测试评估。加快建设IBM区块链联合创新孵化基地,积极培育区块链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

专栏10 区块链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区块链技术攻关工程。推进重庆区块链先进研究院建设,加快区块链关键共性技术及核心技术研发,推进区块链技术与5G、物联网等融合创新。依托重庆市区块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庆市区块链应用创新产业联盟、重庆市区块链协会等,组建重庆区块链标准研究院,积极研究制定区块链标准规范,构建面向区块链底层平台、服务平台、应用系统的标准体系。

区块链企业引育工程。积极做好趣链等落地企业服务工作,加大对蚂蚁链、宇链、雷龙、能链等企业的招引力度。到2025年,新增区块链相关企业100家,龙头企业集聚、产业链条完善的区块链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全国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高地。

区块链应用示范工程。推广企业“上链”,引导平台型企业发展区块链即服务平台(BaaS),帮助区块链应用企业实现快速部署。充分发挥“文博链”“红岩链”“版权链”“行本公正链”“华医链”等已有行业链作用,创新区块链在政务数据共享、数据授权、双碳治理、资产管理、卫生健康、跨境金融、资金监管、艺术品交易等场景的应用。到2025年,形成区块链典型应用场景100个以上,建成具有特色的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

区块链平台建设工程。加快建设渝中区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创新平台,打造“山城链”体系核心中枢,为全市区块链应用提供底层技术、跨链、链上链下数据协同、智能研发、合规监测等共性能力支撑,推广包括数据保全管理、智能审批管理、项目管理与资金监管、数字身份等在内的应用场景。围绕区块链融合应用,支持企业加快建设包含区块链资源管理、联盟链管理、智能合约管理、监控运维等功能模块的运营管理平台。

三)培育壮大工业软件产业

提高工业软件供给能力。立足重庆良好工业基础,发挥院士团队和产业联盟资源优势,聚焦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基础性、关键性、紧缺性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工程化攻关;围绕生产、运维、检测、调度等工业场景,推进制造执行系统(MES)等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工业软件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流程自动化等新兴技术的业务管理类工业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

加速工业软件推广应用。发挥全市首批重点关键产业园资源优势,立足一域服务全局,面向智能汽车、智能装备、智能终端等重庆优势产业,加快开发应用相关软件产品。加强与周边区县协同联动,共同推进大型制造企业开放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工业软件技术验证与应用试点示范,推动工业软件工程化应用。鼓励区内研发机构与全市制造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加快工业软件产品、工业互联网推广,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

建设工业软件产业集群。围绕重庆市工业发展技术瓶颈和业务需求,以重庆市工业软件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发挥重庆工业设计总部基地、重庆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等行业资源引导促进作用,力争在工业软件细分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联动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工业软件上下游知名企业招引力度,加速培育配套企业,构建“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特色产业体系,形成完备的工业软件产业链,打造立足本地、服务西南、辐射全国的工业软件产业新地标。

培育工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重庆市工业软件应用发展协会推动工业软件交易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围绕工业软件发展的开发服务、适配评测、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数据服务、交易与转化等,建设软件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工业软件资源池、工业设计仿真分析、软件正版化等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研发成本,形成开放、协作、共享的工业软件生态。

专栏11 工业软件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重庆市工业软件产业园建设。围绕重庆市工业支柱产业发展需求,加大用友网络、宝信软件等工业软件龙头企业招引,加速工业软件企业集聚,推进工业软件高端技术和产品研发,争创中国软件名园。力争到2025年,园区内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以上(含)的工业软件企业超12家,工业软件产品收入超25亿元,产业发展能级显著提升。

重庆市工业互联网服务创新基地建设。加快引进DXC Technology等数字化转型服务供应商,大力培育和利时等企业,加速推进云威智造网、CISDigital中冶赛迪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互联网服务能级。到2025年,培育市级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企业超10家。

工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中煤设计、重庆市设计院等面向开发服务、适配评测、人才培养、咨询规划、技术标准等领域建设工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华为(重庆)工业软件创新中心等加快开源社区、开发者社区建设。到2025年,建成工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5个以上。

四)巩固提升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

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延伸。发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龙头企业作用,用好专用信息设备应用示范重庆基地“金字招牌”,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由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向全产业链延伸,加速构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集群。依托总部城,加大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龙头企业和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引培力度,加快布局网络安全产业,建设商务密码、工控安全类信息安全软件服务产业集群,争创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

搭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国家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基地的技术优势,加快建设一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赋能平台和服务平台,优化和完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研发、生产、测试、认证等产业生态环境。依托区内国家级科研院所,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科创平台建设,提升国家适配中心重庆基地的服务能力,打造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适配测评高地。搭建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技术转化、人才引育、企业服务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服务能力,加快建设面向全重庆的维保中心、面向成渝的适配中心、辐射西部的培训中心。

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支持企业联合市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工控安全、云安全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企业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技术更替,加大边界安全软件、访问控制软件、工控安全软件等高端产品研发,推动本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品和服务提质增效。支持企业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恶意代码检测、软件漏洞挖掘、敏感数据保护等技术产品研发,提升网络安全风险预测、攻击防御等能力。发挥重庆市数字经济(区块链)产业园研发优势,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加密、分布式存储、身份认证等领域应用研究,提升隐私保护能力与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专栏12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建设。依托总部城,发挥北信源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招引芯火半导体、金山软件、百信信息技术、绿盟科技等企业,加快建设一批网络、信息安全创新平台,做大做强网络安全产业。到2025年,建成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5个以上,集聚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项目目录示范企业10家以上,争创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建设。建设包含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存储、安全云环境及安全体系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为重庆及周边区域党政机关信息系统的迁移、适配、改造,专用信息设备及其适配软硬件产品的推广、应用展示提供支撑。到2025年,完成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算力中心升级,实现重庆党政机关应用全覆盖。

国家适配中心重庆基地建设。推动建设针对区块链底层架构、产品、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测试和评估的专业化适配中心。

五)创新发展数字内容产业

提升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能级。围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影视演艺等领域,推进数字内容产业补链成群”,加快完善数字内容产品、服务和内容衍生全产业链。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规模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数字内容企业,加快培育本地高成长性企业,积极引导互联网及其他领域龙头企业布局数字内容产业,持续壮大数字内容行业市场主体规模。支持区融媒体中心等推动建设超高清视频制播系统,鼓励专业内容生产机构、自媒体面向微电影、网络剧、短视频等领域开展超高清视频生产,推动网络直播、游戏动漫、在线教育等以视频为载体的产业强化内容供给,打造知名数字内容品牌。

激发数字内容发展活力。依托渝中区优质营商环境和丰富文旅资源,积极引进知名数字内容企业核心技术骨干、优秀青年人才来区创业,激发数字内容创新创造活力。鼓励数字内容龙头企业在区建设数字内容孵化器、加速器,提升U创空间等孵化能力,加快推动优秀作品、原创品牌产品创作生产。创新数字内容服务,面向数字内容服务各环节,加强策划、创作、出版等服务机构的招引,构建面向数字内容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支持传统文化传媒企业向数字内容生产机构转型,加快培育和孵化网红主播和精品IP号。

优化和完善数字内容发展生态。充分发挥渝中区优质文创资源集聚优势,优化升级渝中区文化产业示范园等载体,打造特色化数字内容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高端化发展。依托中国(重庆)数字内容产业基地,围绕数字视听、在线教育等领域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数字内容企业、创业团队提供开发工具、评测部署、业务协作交易等服务。发挥渝中区块链技术优势,依托重庆数字版权区块链服务中心,推动建设一批版权交易平台和版权运营中心,构建数字版权登记、展示等全过程管理体系,推进数字内容版权保护、交易、流通和增值。

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围绕制造业、建筑业、新一代信息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大力培育专业设计研究机构,加快工业设计中心建设,推动设计+品牌”“设计+科技”“设计+文化”等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发展,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设计产业集群,助力重庆创建设计之都”。鼓励重庆市设计院等龙头企业研发建模渲染、样板制造和表面处理等工业设计工具,支持区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加大工业设计相关软件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升工业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依托重庆市工业设计总部基地,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

专栏13 数字内容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数字内容产业集聚工程。围绕网络直播、游戏动漫、在线教育、数字视听等核心产业,培育重庆购物狂、帕斯亚科技、汉沙科技等企业,吸引光景渝佳等优质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到2025年,构建覆盖“前端IP研发、中端生产制作、后端出品发行”各环节的数字内容产业生态链。

重庆数字版权区块链服务中心建设。聚焦数字版权,加速区块链技术在版权登记、展示、存证、保护等环节的应用,推动区块链技术贯穿版权作品全周期、连通版权行业上下游、覆盖版权行业各主体。到2025年,数字版权服务能力西部领先,数字内容产业创新活力迸发,成为全国数字内容创新创作高地。

工业设计数据资源中心建设。聚焦制造业、建筑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建立相关元器件数据库、CMF(色彩、材料、工艺)数据库、文化艺术资源库等基础数据库,推动建设工业设计数据资源中心,为推动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到2025年,建成3个以上工业设计基础数据库。

工业设计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重庆市工业软件产业园,鼓励和支持重庆市设计院、重庆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等建设具备设备共享、数据共享、检验检测、投融资服务、成果交易与转化、市场推广等功能的工业设计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到2025年,工业设计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

六、加强“新治理”,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数据为驱动,加速推动政府管理、城市治理、民生服务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数字社会建设,提高数字政府服务能级,加强数据治理,保障数据安全,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使公共服务更加便捷、政府管理更加科学,让市民享有更多智能红利。

(一)加快数字社会建设

统筹建设智慧城市。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智能中枢,打造云管理平台、数据平台、业务平台等支撑服务体系,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将物联感知设施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着力加强地下管网、隧道、桥梁等应用场景物联感知网络深度覆盖,探索打造城市物联感知管理平台,实现“物联、数联、智联”一体发展。构建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打造面向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数字孪生应用体系,探索建设全域感知、智能决策、高效运转的数字孪生城市。以“数据+”“互联网+”推动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等领域智能化应用升级,实现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及多场景应用。

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学校、养老院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进程,推动民生服务数字资源开放共享。持续推进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公共服务智慧化发展,在教育、养老等领域开展数字化应用示范。加快发展民生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公共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在线课堂、智慧图书馆、智慧科技馆等,利用数字化手段向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输送优质教育、文化资源,提升民生服务供给的普惠化、均等化、智能化水平。

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完善智慧社区统一管理平台建设,强化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应用,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构建社区智慧生活圈。加快部署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智慧化管理服务,为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纵深推进智能物业建设,不断优化和提升物业智慧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家庭,加大智能家居产品应用推广力度,丰富居民生活体验。强化超高清电视普及应用,支持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云游戏等新业态发展,丰富“云生活”服务,促进生活消费品质升级。推动数字产品展示交流和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强化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加快提升全民数字素养。

专栏14 数字社会重点工程

智慧城市智能中枢。升级完善渝中云管理平台、数据平台和业务平台,打造智慧城市大脑,构建信息开放集成环境,支撑应用系统集成、跨部门跨领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到2025年,打造高水平智慧城市智能中枢。

智慧社区。建设智慧社区统一管理平台,整合全区基层网格数据,汇聚人、地、物、情、事、组织等信息,打造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等主体共同参与的综合性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公共安全、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等场景,积极推广应用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基层智慧治理平台,打造智慧社区示范工程。到2025年,建成25个智慧社区。

智慧校园。搭建渝中智慧教育平台,整合各级各类基础教育资源,集成各级教学与管理应用模块,推动全区教育资源共通共享,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加快校园5G网络覆盖,推进校园智慧教室、智能化创新实验室等建设,开展“5G+全息投影”远程教学等应用,打造智慧校园试点示范。到2025年,建成15个智慧校园。

智慧养老。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门户(渝中区智慧养老服务门户网站)+1平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N系统模块(老龄动态数据库、关爱地图、老龄大数据可视化系统等)”建设,对接全市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集成居家社区养老业务全覆盖、服务精准供给、多维数据统计分析、实时监测等功能。到2025年,建成高水平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二)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统筹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落实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推进政务信息化系统优化整合、迁移上云,加速政务信息数据资源汇聚,持续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更新迭代,增强政务信息系统快速部署能力和弹性扩展能力。加强政务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的安全保密设施建设,定期开展网络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确保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全面提升数字化政务服务水平。推动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化升级,加快远程办公、智慧政务等建设步伐,推进政府部门办事服务入口向“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汇聚。加快电子证照、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电子发票和电子档案应用,不断完善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加强智慧警务建设,建成功能完善的应急指挥大厅,加快构建反应灵敏、协同有效、调度高效、决策科学的应急指挥体系,筑牢智慧公共安全屏障。充分用好市级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推动发改、公安、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整合和融合应用,构建集政务服务、监管执法、综合管理于一体的区域智慧市场监管体系,提升智慧市场监管效能。

专栏15 数字政府重点工程

智慧政务。推进渝中区行政服务大厅智能化升级,部署智能终端设备并与政务服务系统深度集成,实现事项办理过程智能化,提升公众线下办事体验。依托微信公众号开发“指尖办”系统应用,对接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引入智能客服答疑,提升线上政务服务效能。加快建设渝中区工程建设电子招投标系统,实现电子投标、线上解密、远程开标,有效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运用电子评标和智能清标等技术,遏制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问题,优化公共资源交易的营商环境。

智慧公共安全。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智慧警务建设,在“打、防、管、控、服”方面深化警务创新。推进朝天门派出所、望龙门派出所等实现标采一体机、毛发毒品监测仪等智能设备配置与应用,提升执法办案区智能化水平。健全全区救援力量、物资装备主题数据库,推动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完善应急指挥中心大厅及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实现与区级各部门横向对接、市应急部门纵向对接。

智慧城管。推进城管多维精准感知平台建设,实现区内“人、事、地、物、组织”城市管理要素立体精准感知和动态智能监控。优化全区智慧城管大数据平台,重点推进城管主题数据库、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大数据分析决策支撑系统建设。依托渝中区城市信息模型及智慧城管“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一个辅助工程”总体框架,统一管理城市部件基础数据、城市管理网格图等空间数据,综合应用大数据、视频分析等技术,建设智慧城管自适应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

(三)加强数据治理,保障数据安全

加强数据治理。积极参与公共数据治理领域的制度和规范建设,加强政务部门数据治理考核、评估,建立数据质量问题处理机制,实现数据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全区公共数据资源质量。支持金融服务业、商贸服务业等区内重点行业企业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组织机制、管理制度,探索数据规范管理的机制和模式,强化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打造分类科学、分级准确、管理有序的数据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数据治理能力。鼓励重庆云计算和大数据协会、重庆工业软件协会等行业组织制定行业数据流通自律公约,强化行业自律和共治,引导数据行业从业者依法开展数据创新应用服务。

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强化落实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的要求,确保重要系统和设施安全有序运行。深入实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级保护、安全审查等制度,加强5G、千兆光纤等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提升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健全风险预警、情报共享、研判处置和应急协调机制。发挥渝中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优势,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网络安全保护技术和产品研发,推广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增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建立网络信息安全防线,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攻防演练,强化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

筑牢数据安全保护屏障。全面贯彻国家、市级数据安全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落实数据安全评估制度、安全责任认定机制和重大安全事件及时处置机制。探索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参与数据安全标准研制,推进数据规范化管理。强化底线意识与数据安全意识,依法依规加强政务数据安全保护,落实政务信息化项目安全前置审查,做好网络安全审查、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等相关工作,加强数据安全防护。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加大对个人信息采集、传输、使用等环节安全监管力度,打击数据过度采集、数据资源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

七、强化“新支撑”,增强主体创新动力

紧抓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契机,加大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做好数字经济人才“引育服”,强化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形成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科研成果,集聚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和重点企业,全面增强我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内生动力。

(一)加强技术创新供给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元宇宙、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6G等新技术领域开展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强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等领域交叉创新。支持区内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加入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主动参与国际、国内标准研究制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创建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加大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创新。探索突破先进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建模与仿真、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安全等关键共性技术。支持区内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进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智能网关、协议转换、工业机理模型库等技术产品研发。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建设数字经济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建立完善多元化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维权援助等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争取建设市级版权示范园区(基地)。加大与重庆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机构等合作力度,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扩大数字经济人才规模

大力引进数字经济高端人才。依托重庆英才计划”“鸿雁计划”等引才平台,用好“高管人才奖励”“人才公寓”等人才政策,大力引进数字经济领域高端人才及团队。紧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契机,加强成渝地区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协作,深化打造“才聚渝中”引才品牌,依托重庆市工业软件产业园、重庆市数字经济(区块链)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加速集聚一批数字经济领域专业拔尖人才。支持高层次数字经济研发平台建设,推动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园品牌化发展,以高能级经济平台载体建设集聚数字经济高端人才。

培育多层次数字经济人才。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大力支持区内重点产业园、孵化园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着力培养一流产业创新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升级“渝中英才”“名师、名医”“母城匠心”等各类人才计划,评选激励一批企业家、教育卫生人才、技能人才等。强化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办学,面向区块链、工业软件等领域打造数字经济人才实训基地,建立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产教融合机制,加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定期邀请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著名专家学者通过授课讲学方式,对全区干部进行轮训,培养各级干部数字经济发展思维,提高干部队伍专业性、前瞻性。

完善数字经济人才服务体系。做深做细人才服务保障工作,优化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人才机制,做好高端人才进修疗养、教育培训、就医体检等服务保障工作。探索建立渝中驻外青年人才工作站。持续优化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健全“1+1+N”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和提升人才安居工程,进一步盘活存量楼宇、增加住房供给,切实保障工业软件、区块链等产业高层次人才住房需求,分层分类为人才做好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服务。策划实施专家代表新春座谈会、专家国情市情研修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敬才”“引才”活动,营造尊才爱才良好氛围。

(三)强化财政金融扶持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市级相关专项资金,进一步细化落实国家支持科技创新有关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市级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支持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和应用示范创新。统筹全区各类专项资金,探索制定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招商政策和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引入数字经济领域重点企业,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发展壮大、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降低科技创新、创业扶持、成果转化等各类扶持性政策的奖补兑现门槛,助力数字经济中小企业纾困发展。持续优化政策扶持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开发数字经济领域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产品及服务。引导银行依托“渝快融”“渝企金服”等平台,持续丰富产品供给,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加快推动“渝中融”平台建设,汇集银企融资信息,实现数字经济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融资产品精准智能对接。充分利用渝中区公共信用数据库,建立完善科技金融信息共享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共享政府公共信用信息,探索基于公共信用的融资模式。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整合数字经济产业相关部门力量,完善数字经济产业招商工作专班。加强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沟通协作,立足渝中实际,筛选编制一批数字经济产业招商项目,精准引入一批工业软件、区块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打造雁阵型企业梯队。加强与招商代理专业机构或平台的合作,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模式,拓宽招商引资信息渠道。加强招商项目“事前”“事后”评估,严格审查招商信息和目标企业,持续跟踪落地项目发展情况,建立企业后评价和退出机制,提升招商质效。优化招商工作“事中”流程,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简化办事环节、压缩办理时间、减少跑腿次数,为招商引资工作减负添动能。

专栏16 知识产权保护及人才引培重点工程

版权示范园区(基地)建设。鼓励引导区内现有园区完善版权服务体系,健全版权统计制度和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版权保护氛围,积极创建重庆市版权示范园区(基地),支持有条件有资质的产业园区申报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到2025年,创建1个市级及以上版权示范园区(基地)。

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大规模开展柔性引才,加大数字经济领域优秀科学家、名家名师、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力度,为渝中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八、融入“新格局”,扩大开放合作能级

充分发挥渝中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国家重大战略叠加优势,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以数字经济资源合理流动强化区域产业协同共进、服务一体联动,打造开放合作良好氛围,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融入新格局。

(一)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深化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办好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助力全市打造全球性数字经济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把握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战略机遇,发挥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基础优势,落地中新(重庆)信息通信创新合作联盟秘书处,打造中新合作数字经济产业园。深化国际金融服务平台、境外服务合作伙伴专业服务平台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覆盖,探索建设中新区块链双向孵化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产业开放合作品牌。

加快数字化跨境贸易发展。创新服务贸易跨境交付模式,推进数字游戏、对外文化贸易等新兴服务贸易集聚区建设,加快培育重点服务贸易园区、示范企业。加强与亚太地区国家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合作,积极参与丝路电商”建设,升级跨境电商线下展示体验平台,助力重庆打造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重点合作城市。用好服务业扩大开放契机与自贸区先行先试优势,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支持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拓展至技术贸易、服务外包、维修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

(二)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协同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把握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数字出口服务基地、西部金融中心等产业发展协同协作机遇,深化与成都锦江、青羊、金牛等友好区协同发展,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合作,共同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大型国有企业、央企落户,共同建设数字经济孵化器、众创空间,共同打造全国重要现代服务业高地。支持重庆市区块链应用创新产业联盟巩固与四川省区块链行业协会合作成果,加强两地在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场景开放与应用推广等方面的合作,积极争创国家级区块链产业示范点。

共建共享数字化公共服务。参与成渝地区公共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探索建设公共数据运营平台,推进数据资源跨地区共享与流通。探索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市场主体信息共享与互认机制,推动诚信记录共享共用,协同建立守信联合激励与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深化与成都武侯区、锦江区等区县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支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参与成渝地区教育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与成都锦江、青羊等区县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共同推进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等智能教学应用,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推进长江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基础设施建设,参与长江上游生态环境跨区域监测监管,助力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专栏17 数字经济开放合作重点工程

中新合作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依托通远大厦平台经济产业园,设立中新(重庆)信息通信创新合作联盟(中方)秘书处办公室,建设中新数据通道国际路演发布与产业转化分中心,构建“中新数通”新加坡企业来渝一站式服务平台运营中心,增进两地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数字内容、数字贸易、跨境金融等产业发展,谋划一批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渝新重点合作项目,拓展东南亚及中国西部地区市场。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渝中区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协同解决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形成全区上下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协同治理和监管机制,加强任务分工与协调合作,创新协同治理模式,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建立规划任务跟踪管理机制,定期对相关部门落实规划任务情况进行评价。遴选一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数字经济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成立渝中区数字经济专家委员会,为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强化责任落实

按照“项目化、清单化”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形成分年度推进计划和项目安排清单,细化任务分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健全数字经济发展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重要政策落实、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实施的监督检查,加大通报力度。将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政府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严格责任落实。

(三)完善统计监测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落实重庆市数字经济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统计工作制度,加强统计业务培训,探索实施统计专员制度,提高统计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强全区数字经济运行监测,定期组织第三方专业团队开展数字经济发展评估评价,为数字经济宏观决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提供支撑。

(四)营造良好氛围

聚焦区块链、工业软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数字内容等领域,持续做好智博会参展,办好中国工业软件大会、区块链高峰论坛、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新大赛、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安全融合发展高峰论坛、重庆数字版权产品开发者大会等重大活动,举办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比武决赛,推介宣传渝中,吸引数字经济发展资源力量集聚。加强主流媒体跟踪宣传,全方位宣传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思路、举措和重大决策部署,凝聚全社会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合力。加强数字技能普及培训,提升全民数字技能,营造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数字经济安全风险综合研判和风险预警,提升多元协同治理能力,切实加强各类风险防范,推动数字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大要素保障

坚持功能提升和疏解并重,推进低效空间、低端载体、低档物业的功能置换和提档升级,鼓励将闲置仓储用房、商务楼宇、沿街商铺等改造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腾挪发展空间,改善发展环境,拓展数字产业发展新空间。推进数字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管理,实施低碳循环再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程,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附件

名词解释

1.数字经济: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基本载体、以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产业数字化: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广泛渗透融合,促进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主要包括以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融合新业态,以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服务业融合新业态。

3.数字产业化:也称为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即围绕数据归集、传输、存储、处理、应用等全流程,形成的有关硬件、软件、终端、内容和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4.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指以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及个人化为基本特征的第三代信息技术,包括元宇宙、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

5.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智造重镇”指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制造智能,加快推动汽车、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智慧名城”指以大数据智能化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积极拓展特色应用场景,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打造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美好城市。

6.“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芯”指完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等上下游全链条,培育高端功率半导体芯片和存储芯片等项目;“屏”指壮大液晶面板产业;“器”指稳定现有智能终端产量,引进一批品牌手机生产项目,发展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新产品;“核”指完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发展“大小三电”、智能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网”指加强物联网硬件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建设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7.“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云”指统筹全市云服务资源,构建共享共用共连“一云承载”的数字重庆云平台服务体系;“联”指建设泛在互联的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打造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实现网络体系“聚通”能力和国际信息枢纽地位显著提升;“数”指建设以数据大集中为目标的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形成全市统一数据资源体系和数据治理架构;“算”指建设以智能中枢为核心,边缘算法、AI计算为补充的超级算法能力,形成具备共性技术和业务协同支撑能力的算法中台;“用”指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创新引领的智能化典型应用,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8.“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聚焦住”,打造“宜居”城市场景,着眼住得舒心、住得放心、住得安心,打造一批智慧场景;聚焦“业”,打造“宜业”城市场景,着眼灵活高效就业、营商环境改善,打造一批智慧场景;聚焦“游”,打造“宜游”城市场景,着眼提升旅游体验、畅通便捷出行,打造一批智慧场景;聚焦“乐”,打造“宜乐”城市场景,着眼丰富数字娱乐形式、充实文体娱乐内涵,满足美好文娱生活需求,打造一批智慧场景;聚焦“购”,打造“宜商”城市场景,着眼丰富线上线下新业态新服务,营造时尚、高效、方便、舒适的消费环境,打造一批智慧场景。

9.“双千兆”:指的是以5G和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能向单个用户提供固定和移动千兆的接入能力,具有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先进可靠等共同特征。

10.千兆城市:2021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首次提出《千兆城市评价指标》,从网络供给能力、用户发展状况和应用创新水平等方面对城市“双千兆”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定。

11.三清单:通过汇聚市级各部门的目录清单、需求清单,形成全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目录,分解形成市级各部门责任清单,助推政务数据资源汇聚共享。

12.安全沙箱:是一种按照安全策略限制程序行为的执行环境。

13.平台经济: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由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网络协同的经济活动单元所构成的新经济系统,是基于数字平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称。

14.众智科学:研究信息网络环境下在线互联的众多智能主体(个人、企业、机构、智能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之间相互作用与影响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的科学。

15.共识机制:是维系区块链各个节点平等、同步的核心关键技术,指各节点对一定时间内异步交互的交易事件达成一致的顺序结果并记录的运行机制。

16.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发展过程的一个跃升标志,是一种用图灵完备的计算机语言取代法律语言去记录条款的合约。

17.零知识认证:是密码学的一种技术,可以让证明者在不向验证者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的情况下,使验证者相信某个论断是真实可信。

18.有向无环图:是工程计划与管理领域的重要工具,是一个无回路的有向图,可以对各子工程的优先关系和依赖关系进行描述。

19.边缘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框架,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务。

20.丝路电商: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合作。

21.“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强的优质中小企业。

22.“隐形冠军”:指那些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明确战略,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业。

23.“小巨人”:指业绩良好,发展潜力和培育价值处于成长初期的专精特新小企业,通过培育推动其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行业中或本区域的巨人”。

文件下载: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渝中区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docx

部门解读:

《重庆市渝中区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文字解读

一图读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