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记者从渝中区河长办获悉,2022年度河长制工作市对区考核结果公布,渝中区位列主城都市区22个区县第一名。
执法人员进行日常巡河检查。
据悉,近年来,渝中区河长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市级总河长令,始终将河长制作为美丽渝中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岸线治理举措,突出治理成效,推动河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努力绘就“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新画卷。
执法人员进行日常巡河检查。
积极推动河长履职,区河长办一边完善组织体系,在全区设置河长48名,其中区级河长4名、街道河长21名、社区河长23名;一边健全制度体系,以《全面强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为纲,创新推行河长+警长+检察长+河段长“四长联防”协作机制,与友邻区县签订并执行跨区县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建立督查督办机制,加强暗访,推动总河长令落实。
为切实守护长江母亲河,渝中区河长办一方面聚焦管网排水、船舶排污、入河排水“三大安全”,全力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累计新建改造管网39.2公里,改造涉溢流污染泵站3处,持续推进太平门污水溢流问题整改;营运码头安装污染物储存装置120余套,实现闭环管理“零排放”;4个水质智能监测站全天候运行,两江水质总体达到Ⅱ类标准,持续优化美丽水岸环境。
另一方面,靶向发力“清四乱”、节能降碳改岸电、全力以赴备汛旱、精准施策靓“两岸”,统筹实施岸线治理提升项目,珊瑚公园全面开放,东水门—黄沙溪8公里滨水步道全市率先贯通,完成生态修复171万平方米,消落区风貌有效改善,全面扮靓“两江四岸”。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年禁渔”工作中,渝中区交通局织密护渔网络,组建区政府主导、区交通局牵头、7个涉河街道、社区参与的“1+7+N”渔政协助巡护队伍,构成群防群治牢固体系;从严护渔执法,深化部门协作,突出“零点行动”,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营造护渔氛围,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禁渔护渔良好带动效应。
下一步,渝中区将以美丽渝中建设为统揽,深入实施第5号市级总河长令,整体提升“五水共治”能级,到2025年长江渝中段建成市级幸福河湖,到2026年嘉陵江渝中段建成市级幸福河湖,努力交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高分报表,奋力书写美丽渝中建设“江河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