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各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
《重庆市渝中区高质量孵化载体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7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渝中区高质量孵化载体建设实施方案
(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高质量孵化载体在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培育发展经济新动能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动渝中区科技创新中心特色功能区建设,全面融入全市科技创新版图和工作格局。按照《重庆市高质量孵化载体建设实施方案》(渝府办发〔2021〕142号)《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渝中委发〔2021〕13号)要求,结合渝中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围绕科创中心特色功能区建设,优化渝中区孵化载体空间布局,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成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快速成长的重要承载;打造规模化、专业化、高质量孵化载体,提升全区创业孵化能效和创新服务能级,成为赋能渝中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争到2023年底,全区建成孵化载体总面积18万平方米以上,聚集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1500个以上,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200家以上;力争到2025年底,全区建成孵化载体总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聚集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2400个以上,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360家以上,其中重点打造具有全市影响力的大型孵化载体1-2个,特色载体5个以上,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和孵化器10家以上,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6家以上。
二、空间布局
结合渝中区“一核三带六园区”功能布局,聚焦数字经济、大健康等六大重点产业,围绕科创中心特色功能区建设的重点区域,总体打造“1个总部城创新创业孵化社区+1个环重医创新生态圈+1个电创园文创科创孵化集群+N个特色孵化载体”空间格局。
1个总部城创新创业孵化社区:重点依托大石化新区的总部城数字经济产业园,加速集聚工业软件、信创、区块链、数字内容等领域企业和人才,力争到2025年底,建成总面积18万平方米以上的总部城创新创业孵化社区,聚集1200个以上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孵化培育18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助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1个环重医创新生态圈:重点依托大石化新区的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加速集聚医疗、医美、康养等领域企业和人才,力争到2025年底,建成总面积8万平方米以上的环重医创新生态圈,聚集640个以上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孵化培育10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助力区域医疗中心核心区建设。
1个电创园文创科创孵化集群:重点依托电创园片区的上清寺—大溪沟创意文体产业园,加速集聚信息技术、数字内容、数字营销、文创设计等领域企业和人才,力争到2025年底,建成总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电创园文创科创孵化集群,聚集400个以上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孵化培育6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助力科创文创产业高地建设。
N个特色孵化载体:立足渝中全域,引导多元主体围绕专业化、国际化、平台型等方向加快孵化载体建设,力争到2025年,打造特色孵化载体5个以上,其中,重点依托解放碑—朝天门片区、历史文化街区相关园区,打造总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特色孵化载体2个以上,聚集160个以上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孵化培育2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助力科技创新赋能应用示范区建设。
三、建设内容
聚焦数字经济、大健康、文化旅游等渝中区六大重点产业及细分领域,立足各片区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发展规划,引导国有平台公司、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多元主体投入,重点建设总部城创新创业孵化社区、环重医创新生态圈、电创园文创科创孵化集群,引育专业化、国际化、平台型等方向特色孵化载体。
(一)打造总部城创新创业孵化社区。依托总部城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聚焦工业软件、信创、区块链、数字内容等领域,汇聚高端要素,释放发展动能,到2025 年底,打造面积18万平方米以上的总部城创新创业孵化社区。
1.提速载体建设、聚集创新要素。推动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重庆市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国家级涉密专用信息设备应用示范基地、重庆工业设计总部基地等园区建设提质增效,加快周边地块开发利用、存量载体盘活,进一步优化园区功能布局、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扩展孵化社区辐射范围。发挥IBM、浪潮、北信源、信天翁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科技成果、创投资本、高端人才、专业服务等创新主体和资源要素向社区集聚,培育壮大产业孵化、专业技术、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新兴服务业态。
2.强化专业运营、提升产业能级。加大知名品牌孵化运营机构招引力度,采取“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支持楼宇园区引进或成立专业化、市场化、企业化运营管理团队,提升楼宇招商引资、企业服务、运营管理等能力。鼓励华工智研院、IBM区块链联合创新孵化基地等提升专业运营和产业孵化能力,围绕“3+X”软件产业体系打造数字经济孵化加速平台,聚焦产业细分领域孵化高能级企业,助力区域集约化、特色化、现代化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3.完善环境配套、优化创新生态。突出品质、人本、生态优先,持续改善社区及周边虎头岩公园等自然生态环境,加强与大坪商圈、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协同联动,加强时尚潮流元素、年轻化消费供给,完善交通、住宿、医疗、教育、商务、文娱等配套服务设施,形成集科研、孵化、会议、办公、生活于一体的开放式创新创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生活”高度融合、创新创业高度活跃的城市新经济空间,推动职住平衡、宜居宜业、产城融合。
(责任单位: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管委会;配合单位:区科技局、区经信委、区人社局、区大数据局)
(二)打造环重医创新生态圈。依托区域医疗大院大所集聚优势,围绕“一圈一廊多点”产业空间布局,深化校地合作,强化专业运营,到2025年底,提质升级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基本建成全区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区。
1.加强校地联动,拓展发展空间。深化与重庆医科大学的全方位合作,用好驻区三甲医院资源,积极推动高校周边产业载体置换改造和开发,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动环重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重庆医科大学科技园等项目建设,提档重庆国际医疗服务孵化基地等孵化平台,鼓励医美、智慧医疗、高端诊疗、健康管理等领域头部企业完善孵化功能,引育特色专科医疗市场主体。
2.完善机制保障,聚集创新要素。构建场地、财政、税收、金融、人才、平台等生态圈政策体系,加大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力度,引导创新主体、科研成果、创投资本等要素高度聚集,积极争取国家重大医学项目、实验室、科研机构落地,吸引医学美容、远程诊疗、高端体检等大健康产业细分领域企业入驻,延伸医疗健康产业链条,提升环重医片区创新能力与产业能级。
3.强化专业服务,促进成果转化。发挥总规模5亿元的重庆医学创新发展引导基金和1亿元的环重医双创种子投资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向生态圈聚集,引进培育创业孵化、专业技术、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专业运营服务机构,发展高校周边新兴服务业态,增强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助力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和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
(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大健康公司;配合单位:区科技局、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管委会、电创园管委会)
(三)打造电创园文创科创孵化集群。依托电创园片区的上清寺—大溪沟创意文体产业园,聚焦“文化+设计”“科技+教育”“互联网+文创”等产业融合创新,加快提档升级、发挥集群效应,到2025年底,打造总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电创园文创科创孵化集群。
1.盘活存量楼宇,拓展承载空间。提质建设大溪沟文创产业园、上清寺科创产业园,优化利用环球大厦、广发大厦、港天大厦、华安大厦、中邮大厦、广场大厦等载体,发挥重庆渝欧跨境电子商务楼宇产业园、希尔顿商务大厦、重庆村1号等产业楼宇作用,完善“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总部基地”梯级链式体系,构建两路口—上清寺—大溪沟科创文创企业培育发展带。
2.明确专业定位、加速产业聚集。立足孵化集群范围内产业楼宇园区的优势资源、建设基础和配套设施,分级分类明确每栋楼宇的发展定位,科学策划每栋楼宇聚焦的细分领域和专业方向,加大专业孵化服务机构引育力度,推动环球互联网产业园、D5五维众创空间等现有载体向信息技术、创意设计、数字文化等专业化方向升级,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咨询、数字内容、数字营销、工业设计、文创设计、文旅数据、互联网平台等服务业态,打造产业集聚各具特色的文创科创孵化集群。
(责任单位:电创园管委会;配合单位:区科技局、区经信委、区大数据局、区国资公司)
(四)打造特色孵化载体。注重差异定位、特色发展,围绕专业化、国际化、平台型等方向,引导多元主体利用特色资源投入孵化载体建设,推动孵化服务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到2025年底,在全区打造特色孵化载体5个以上,其中,依托解放碑—朝天门片区、历史文化街区相关园区,打造总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特色孵化载体2个以上。
1.打造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围绕数字经济、文旅服务、专业服务等重点产业及细分领域,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和产业背景打造一批专业孵化器。支持总部城创新创业孵化社区、环重医创新生态圈、电创园文创科创孵化集群的孵化载体,聚焦数字经济、大健康等产业垂直细分领域,打造特色产业孵化器。支持历史文化街区提质建设后街影视文化产业园等载体,打造特色化数字内容孵化园区。鼓励中冶赛迪、字节跳动、华龙网等龙头企业在区建设工业软件、数字内容孵化器和加速器,促进产业链上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责任单位:历史街区管委会、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管委会、电创园管委会;配合单位:区科技局、区经信委、区文旅委)
2.打造国际化科技企业孵化器。深入对接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依托成渝共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重大部署和西洽会、智博会等平台,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推动国际知名机构与区内孵化平台合作共赢。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运营中心,在解放碑—朝天门外资金融集聚区加快建设中新合作金融服务业产业园,以来福士为核心载体,推动新加坡及东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绿色金融机构落地加速发展;支持重庆市数字经济(区块链)产业园建设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示范园区,探索建设中新区块链双向孵化中心,推动实现与新加坡、东盟的中小企业联合创新发展。(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金融办;配合单位:区经信委、区商务委、区大数据局、解放碑CBD管委会)
3.打造平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突出专业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导向,支持平台型机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孵化载体,聚集科技型中小企业并提供创意设计、知识产权、数据分析、成果转化等知识型、高附加值服务和数字化转型、研发设计、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检验检测等专业技术服务。加大软件评测、云服务等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支持忽米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聚集软硬件、解决方案服务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分包。支持趣链、浪潮云链等建设产业转型促进平台,为企业提供“上云用数赋智”产品及需求撮合、投融资、咨询、培训等服务。鼓励百润信息等企业搭建线上工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工业软件资源池、工业设计仿真分析、软件整版化服务等,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研发投入成本。(责任单位: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管委会;配合单位:区委网信办、区科技局、区经信委、区大数据局)
四、建设举措
(一)促进提档升级。坚持以升促建,针对区内具备良好发展基础和潜力的孵化载体,建立市级、国家级梯度培育体系。遴选一批运行良好、绩效突出的载体,支持创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和国家级孵化器。鼓励多元主体按照市级及以上标准打造特色孵化载体,对经认定的市级众创空间、孵化器,按照《渝中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落实相关奖补政策。到2025年底,建成市级孵化器和市级众创空间10家以上,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6家以上。(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财政局;配合单位: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管委会、电创园管委会)
(二)推动专业运营。鼓励孵化载体提升投融资服务和专业服务能力,加快构建涵盖前端研发、项目评估、信息咨询、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全链条全流程的科技服务体系。支持孵化载体搭建科创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支持国有平台、产业园区引进市内外品牌孵化机构落地,完善市场化运营、专业化服务功能。鼓励区内从业人员参加“初级+中级+高级”创业孵化从业人员和技术经理人培训,提升孵化载体运营团队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支持孵化载体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为在孵企业提供诊断辅导和咨询服务。(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人社局;配合单位:区市场监管局、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管委会、电创园管委会、区国资公司、区大健康公司)
(三)强化资源对接。支持在区孵化载体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成都锦江、青羊等区孵化载体协同发展,开展载体共建、成果对接、企业联动等多领域合作。鼓励孵化载体依托成渝共建科技创新联盟、区块链产业联盟、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联盟等,与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深度对接,引进培育高质量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落实“一区两群”协同创新,与巫溪建立创新资源共享共用机制,探索建设“飞地园区”。组织孵化载体与成渝、泛珠三角、华东、京津冀等地孵化联盟跨区域交流合作,实现创新资源共享互通。(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招商局、区大健康公司;配合单位:区科技局、区经信委、区人社局、区卫健委、区大数据局、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管委会、电创园管委会)
(四)营造“双创”氛围。继续办好中国工业软件大会、智博会渝中展馆、区块链高峰论坛、中国(西部)科技金融峰会、人才峰会等“会”“展”“赛”“论”重大活动,不断提升区域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氛围。支持孵化载体和服务机构协同开展主题论坛、行业峰会、竞技大赛、成果对接、创客交流等科技创新主题活动,依托创业咖啡服务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对接交流活动。强化科技创新政策宣传和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供给,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创新故事和创业典型,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信委、区人社局、区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各管委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谋划。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总体规划、政策保障、体制机制、平台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引导带动作用。健全跨部门协同会商会审机制,依托区科技领导小组和区级科技创新联席会议机制,研究推动高质量孵化载体的重大项目、重要事项等,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健全创新决策机制,依托市、区科技咨询委员会、科技专家库,选聘创业孵化行业专家为孵化载体的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拓展载体空间。坚持功能提升与疏解并重、更新存量与拓展增量并举,加大城市空间资源整合力度,围绕载体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地块开发和楼宇改造,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和产业升级焕新,为高质量孵化载体建设发展提供空间保障。落实关于加强中心城区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的有关要求,鼓励国有平台公司购买新型产业用地并建设孵化载体。提速构建渝中区闲置楼宇管理机制,有序开展闲置楼宇载体收储改造工作,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盘活老旧厂房、闲置场地、低效楼宇,升级改造建设孵化载体,为企业提供低成本孵化场地。
(三)完善配套设施。稳步推进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孵化载体搭建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配套服务体系。围绕孵化载体提质升级需要,加快孵化楼宇周边环境整治,完善教育、医疗、交通、停车设施、物业服务、人才公寓等综合配套条件,为创业团队和企业宜居宜业提供支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国资平台公司建设完善研究开发、检验检测、中试熟化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满足在孵企业技术研发创新需求。
(四)强化金融支撑。发挥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创新创业种子投资基金、重庆医学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渝中区创新创业引导基金作用,探索设立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渝中区软件产业政府投资基金,用好“渝中融”平台,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创新创业领域。加快推进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产学研融合贷款、科创小微企业贷款等扩面放量,探索科技型企业轻资产融资新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孵化载体组建种子基金,探索“投资+孵化”模式,对接银行、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保险、知识产权运营公司等金融资源,拓展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
(五)抓好动态管理。明确高质量孵化载体建设责任分工,并将其纳入区相关部门、单位年度考核内容,各部门、单位按照责任分工明确具体举措和进度安排,抓好任务落实。完善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定期评估孵化载体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作任务进行适时调整。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组织区级孵化载体绩效评价工作,根据孵化绩效给予综合奖补,对运营不良的孵化载体及时督促整改或摘牌,促进全区孵化载体优胜劣汰、提质增效。
附表:重庆市渝中区载体建设目标任务表
附表
重庆市渝中区载体建设目标任务表
(到2025年底)
序号 |
区域/园区 |
建设载体面积(万平方米) |
聚集企业和 团队数量 (个) |
孵化科技型 企业数量 (个) |
主要运营载体 |
类型 |
1 |
总部城数字经济产业园 |
18 |
1200 |
180 |
总部城创新创业孵化社区、华工智研院、IBM区块链联合创新孵化基地、中新区块链双向孵化中心等 |
大型创新创业孵化社区、特色孵化载体 |
2 |
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 |
8 |
640 |
100 |
环重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重庆国际医疗服务孵化基地、重庆国际医学创新中心等 |
环大学创新生态圈 |
3 |
电创园片区 |
5 |
400 |
60 |
环球互联网产业园、D5五维众创空间等 |
特色孵化载体 |
4 |
解放碑-朝天门片区 |
1 |
80 |
10 |
中新合作金融服务业产业园等 |
特色孵化载体 |
5 |
历史文化街区 |
1 |
80 |
10 |
后街影视文化产业园等 |
特色孵化载体 |
合计 |
33 |
2400 |
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