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深学细悟 助推渝中城市更新

来源:区委党校 发布时间:2021-04-25 15:37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41923日,2021年重庆市渝中区处级领导干部同济大学培训班如期举办。4月,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来自同济大学的10位专家教授,围绕“城市更新”主题,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知识盛宴,专家们深厚的理论素养、生动的教学实践和丰富的案例成果,帮助学员们深入感悟上海这个国际性大都市规划建设管理背后,超前务实的规划理念、持之以恒的匠人品质、尊重历史的人文精神以及洞察民意的为民情怀。来自渝中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条战线的学员们,十分珍惜难得的培训机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思践悟,在学以致用中方向更明、思路更清、理解更深、干劲更足。

一是突出主题学,为“人”更新的目标更明。“城市更新”主题贯穿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和培训方式选择和设计全过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王伟强、上海社科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包亚明、原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王洪伟、经纬不动产研究院副院长唐代中等专家学者倾情讲授了《守护、继承、发扬城市历史文化》《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服务管理创新》《城市有机更新》《从空间营造到社区营造》等专题讲座,内容涵盖城市更新与社区规划、城市历史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分析等专业领域。同济大学教学理念先进、培训内容丰富、方法形式灵活,加之专家们幽默的语言、翔实的数据、深入的讲解、敬业的精神,使学员们对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市传统文化保护、大数据赋能城市公共服务管理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学员们研讨后反映,渝中区的城市更新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人的因素作为城市更新的首要因素,城市更新依靠人民,城市更新为了人民;在具体实践中,积极响应人们对现实美好生活的需求,唤起人们对所处地域历史文化的记忆,主动引领产城融合发展的未来趋势,通过公共空间的营造不断增强城市活力。

二是带着问题学,有“度”更新的内涵更丰。身处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享誉业界的同济大学校园,学员们用心感受浓厚的校风学风,认真聆听专家学者的传道授业,结合课堂所学深入剖析当前渝中区城市更新面临的可开发利用地域小、城市建设与历史人文保护结合不够紧密、老旧小区多且改造提升成本高、租赁人口占比大需求矛盾突出等问题,与同济大学的专家学者、与同行学员深入探讨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课题。学员们研讨后反映,渝中区的城市更新要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的有益经验,城市的空间营造要在考虑功能完备的同时以人的舒适度为前提,进一步提升城市空间的温度;建筑形态要充分挖掘和展示地形地貌特点和历史人文特质,努力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进一步提升城市建筑的可辨识度;人民城市人民建,政府要引导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居民群众有序参与到城市更新中,充分考虑各方需要,谋求各方共赢,进一步提升城市更新的公众参与度。

三是联系实际学,求“变”更新的路径更清。课堂讲授到实地考察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通过实地参观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系列建筑,学员们深入了解了杨浦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力争创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的生动实践,参观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杨浦滨江大道,亲身感受了原来江边的工厂、仓库被改造为各种公共设施的历史人文保护情怀;在典型的以传统建筑遗产为核心的城市更新项目——上生·新所,学员们亲身感受了这个兼具城市新发展模式和历史人文精神的文创园区项目,这里经过两年的修葺和改造,保留其曾经历史文脉,并赋予其新时代的生命活力,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开放空间,兼具创意办公、购物娱乐、休闲体验、展陈和公共空间的国际文化艺术生活圈。学员们研讨后反映,渝中区的城市更新要立足城市这个有机体,在粗放式增量开发转变为精细化存量更新的时代背景下,管理要引领规划、建设,要变原来的“规建管”为“管建规”,充分尊重历史和民声,借助数字智慧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并将管理的症结和需要反馈到规划和建设环节,优化规划和建设方案;规划设计要致力于承接回流人群、激发城市活力,从系统思考、挖掘价值、完善功能、提升能级上下功夫,通过打通土地、房屋权属等政策堵点,变分散单一为系统集约,实现建筑、街巷、街区等“点线面”的一体化、整体性规划,确保土地整体增值;建设更新要注意节奏和时序,变见招拆招为循序渐进,以常态化渐进式更新保持城市功能的持续性和生命力,以公共空间的率先更新示范带动社区居民更新意愿,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居民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努力凝聚渝中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强大合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